鼓书艺人(23)

2025-10-10 评论

    重庆的雾季到了。从早到晚,灰白色的浓雾,罩住了整个山城。书场生意兴隆。一场又一场,人老不断。平常晚间爱在街上闲逛的人,也走进书场,躲那外面阴沉沉的浓雾。宝庆总在提防着空袭。他一家已经受够了苦,再不能漫不经心。他心惊胆战地想到,在这个陪都,多一半的房子象干柴堆。都是竹板结构,跟火柴盒似的又薄又脆,一点就着。一家着了火,只消几个小时,就会烧成一片火海。
    因为雾,日本飞机倒不敢来了。雾有时是那么浓,在街上走路,对面不见人。有了这重雾保护着,居民们的心放宽了。战争象是远去了。生活又归于正常。可以寻欢作乐,上上戏园子了。
    因为雾,四川的蔬菜长得很快。葱翠多汁,又肥又大,宝庆真是开了眼。宝庆的买卖也十分兴旺。书场里总是坐得满满的,秀莲越来越红,座儿们很捧场,很守规矩。一个当班主的,还有什么不称心的呢?在雾季里,他买卖兴旺,名气大。而战争这出大戏,却在全国范围内没完没了地进行着。
    琴珠还是老样子,她声音嘶哑,穿戴却花里胡哨,很能取悦男人,在书场里很叫座。唐家还是那样见钱眼开,常捣坏。如今他们不大到方家走动了,要是来的话,必是有事儿,不是开份儿,就是想额外多挤出俩钱去,宝庆已经把他们看透了。
    有一次,宝庆买了些希罕的吃食,亲自给唐家送了去。这些花钱的东西,唐家未必常吃,他不想闹翻。头一桩,他得把事情弄明白。要是疑神疑鬼,互相猜忌,早晚会闹出事来。他满脸春风地招呼胖大的四奶奶,“四奶奶,多日不见,您身体好?我给您送好吃的东西来了,准保您满意。”
    四奶奶没打算接礼物。她那满脸的横肉,一丝笑纹也没有;说话的调儿又尖酸又委屈:“我的好宝庆,您发财了。我们这些穷人哪儿还敢去看您哪!”
    宝庆吃了一惊:“咱们也就该知足了,”他有点瞧不惯。“咱们不过是些作艺的罢了。好歹有碗饱饭吃就算不错,还有几百万人挨着饿,快要活不下去了呢!”
    四奶奶的嘴角耷拉了下去:“您可是走了运。您有本事。我们家那一位,简直的就是块废物点心。他要是有您这两下子,就该自己成个班,自个儿去租个戏园子。没准他真会这么办。”说着,嘴角往上提了一点儿,脸上浮起了一层象是冷笑的笑容。
    “有了您这么一位贤内助,四奶奶,”宝庆附和着,“男人家就什么都能办得到。”他赶紧把话题转到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他又是陪笑,又是打哈哈,一个劲儿地奉承,终于使她转怒为喜,眉开眼笑。时机一到,他就告辞了。
    在回家的路上,宝庆又犯起愁来了。苦恼象个影子似的老跟着他,哪怕就是在他走运的时候,也是一样。要是唐四爷也弄上那么几个逃难的艺人,他就能靠着琴珠成起个班子来。那当然长不了。唐家会占那些艺人的便宜,四奶奶会冲他们大喊大叫,给他们亏吃,最后散伙了事。不过,就是暂时的竞争,对宝庆的买卖来说,也是个打击。
    他把这件事前前后后琢磨了个透。他非得有了确实的把握,知道唐家不能拿他怎么样,才能安下心来。有一夜,刚散场,他想了个主意。问题的关键是小刘。要是他能让这位小琴师站在他的一边,就有了办法。他就能左右局面。没了小刘,唐家就成不起班子来。要说琴珠,没有琴师,也唱不起来。只要他能紧紧地抓住小刘,他就再也不用担心唐家会来跟他唱对台戏了。他先打听了一番,逃难来的人里有没有琴师。从成都到昆明,一个也没有。小刘真成了金不换的独宝贝儿了。
    为了这件事,宝庆琢磨了好几个晚上。有一夜,他从床上坐了起来,用发潮的手掌揉搓着秃脑门。自然啦——事情也很简单,要想拴住小刘,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攀亲,让他娶大凤。但这他可受不了。对不起大凤啊。可怜的凤丫头。虽然小刘有天分,又会挣钱,可是要叫她嫁个琴师,真也太委屈了她。他暗想,虽然他自个儿也是作艺的,他还真不情愿把闺女嫁给个艺人。
    不该让大凤落得这般下场。她单纯,柔顺。小刘呢,也天真得象个孩子。不过宝庆操心的首先是男方的职业,而不是人品。小刘人品再好,也还是个卖艺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