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死前,当政的是三个满族人,由远房的亲王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端华的弟弟肃顺。三人中以肃顺最有眼光、最能干。肃顺是满族中最能认清与汉族合作的先知,他深深知道汉族的人才多,要借重这些人才来治理中国。他特别改正了满族防范汉族的毛病,而与汉族的卓越人士交往。曾国藩没有他,无法大用;左宗棠没有他,也早被人陷害了。其他如郭嵩焘、如王闿运,这些汉族的人才,都是他欣赏的。他为人豪爽,常请汉族的卓越人士到家里来喝酒。他对满汉的评语是:
“咱们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笔厉害得很!”
肃顺为了整顿政治的腐败,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认为满族军人——八旗——不能打仗,要减少俸饷待遇,得罪了不少人;为了考试舞弊,严办贪污,也得罪了不少人;他年少气盛,心直口快,又得罪了不少人。这个毛病,使他还得罪了一个女人——那个满族女人。
英法联军逼近,文宗从圆明园出走的时候,走得很仓皇,圆明园的一些妃嫔都不能全带走,以致英法联军进入时,她们都跳水自杀了。文宗向热河逃难的第一天,晚饭只吃到烧饼、老米膳、粳米粥。第二天早上,才吃到一点猪肉片,连平常山珍海味吃惯的皇帝都吃不到好东西,别人可想而知,大家只能喝豆浆。但这些困难,一些娇生惯养的妃嫔却管不了那么许多,她们就迁怒于直接负责的头儿——肃顺。在路上,满族女人嫌她坐的车太不舒服了,要肃顺给她换一辆。肃顺骑在马上,不耐烦地说,现在兵荒马乱,是什么时候了,有这一辆就不错了。到了热河,物资缺乏,无法供应这些娇生惯养的妃嫔们过北京式的日子,于是肃顺就更不得谅解了。
文宗到了热河后,心情很坏,他把戏子们从北京找来,给他唱戏。除了《四海升平》一出外,他对听戏的兴趣高过对国事的兴趣。他听得很仔细,唱错一个字的四声他都要纠正。有一次纠正一个戏子的字音,戏子说根据旧谱是这样唱,但皇帝说:
“旧谱错了!”
文宗身体不行了,虽然还精明得可以改正一个字的字音。但他不得不开始想到,如果他不行了,后事该怎么办?
清朝的家法,皇帝位子是父亲传儿子,但没规定一定传给老大。当时候选人有他弟弟奕訢,奕訢比他行,以致他父亲宣宗始终无法决定。有一次他们去打猎,弟弟奕訢满载而归,可是他却两手空空,他的师傅教他,等下皇上问你为什么这样没用,你就说: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杀生对天地和气有害,所以宁肯空手回来。”
这一说词,使皇帝觉得他比弟弟稳重,所以决定由他做皇帝,弟弟做恭亲王。如今他若死了,他的儿子只有六岁,恭亲王多少令他不安,所以他在死前一天,在宣布他儿子继承皇位的同时,宣布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等八个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一齐辅佐他儿子。八个人里面,没有恭亲王。
  至于他的太太,根本没有参与政治的份儿。母后不能干政,不但是清朝的家法,也是中国宫廷的传统,中国传统女人亡国有功、治国不行。中国最早的名女人像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春秋的西施,都是亡国有余的人物;而汉朝初年,第一个皇帝刘邦的太太吕后,在刘邦死后夺权乱来,更倒尽了人的胃口。所以汉朝第五个皇帝汉武,安排他年幼的小儿子继承他,却将小儿子的母亲杀掉。他的理论是:皇帝小,皇帝的母亲就会专权,女人一专权,就会祸国。咸丰皇帝知道这种事,他也感到儿子的妈妈懿贵妃是个厉害的女人,所以,他为儿子安排辅佐,女人也不能列名。
  皇帝死了。六岁的儿子当了皇帝,为了尊敬他,他的母亲不好再做妃子级的人物,所以,她开始升级,和生不出儿子的皇后开始接近,于是,变成了两个皇太后:原来的皇后变成母后皇太后,上徽号称慈安太后;懿贵妃变成圣母皇太后,上徽号称慈禧太后,住在西宫,一般叫西太后。
  西太后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认为目前是一个机会,她向慈安太后说,现在丈夫死了,你我都吃不开了,肃顺这些人当起权来,以后我们好日子也没得过了,我们何不联络恭亲王,来一次政变?慈安太后被她说服了,于是她们秘密通知了在北京收拾英法联军后烂摊子的恭亲王,计划好政变。
  政变在文宗棺材运往北京的路上就开始了,载垣、端华都被交给缎带,强迫自杀,那时候,不杀你,叫你自杀,是一种优待、是一种恩,叫做“加恩赐令自尽”。中国人不喜欢死的时候身首异处,所以不砍头,而要你自杀是一种恩典。但从速死的效果上看,砍头的痛苦却比较轻。至于肃顺,西太后恨他,要在北京菜市口刑场上公开杀他。那一天肃顺被绑在牛车上,因为大家都为咸丰皇帝穿孝,肃顺也穿着一身白衣,脚穿布鞋,气氛凄凉;但他好汉到底,他在死前一直大骂,骂西太后的淫毒。他临刑时不肯下跪,刽子手用大铁棍打断了他的腿,才把头砍下来。他死后家也被抄了,家财都进了西太后的私房。他死的罪名之一是不给皇太后应用的物件,这种可笑的罪名,显然在报复她逃难到热河路上的一幕。就这样的,为了一个淫毒女人的权力欲和小心眼,整个清朝的祖制都给破坏了、皇帝的遗命给抹杀了,一股有新头脑的改革力量,就在绞环和刀血之中,全部摧毁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