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咱们,青岛就是穷光蛋,青岛人都会失业。”
裘利安没说话,他的工作是中国人给的。
酒吧里挂着窗帘,厚重的紫红色绒布窗帘挡住白昼阳光。各种语言的喧哗,加上酒气,使空气浑浊。
“近来收集了多少勋章?”凑上来一个大肚壮壮的家伙,像希腊一带的混血人。
“数丢了。”一个老板模样的人,说了一口自引以为骄傲的约克郡中部土腔。但在这问题上却谦虚了一下,“酒厂里中国人太多。”
裘利安明白他们在谈中国女工。他要了一杯又一杯,酒精在血液中增加,脑子却很清醒。他们越说越起劲,然后各自讲个做过的事。那个酒厂老板吹牛自己一夜睡了五个中国处女,引起一片不知赞扬还是嘲讽的大笑。裘利安没想到遇见如此一群极端无耻的殖民主义者。
一个老板娘似的俄国女人看出裘利安的表情,走过来,凑着裘利安的耳朵说:“不要理这些混蛋。过来,让我给你介绍安娜。”他身子往边上一让,看到老板娘背部几乎全部暴露的装束,脖颈绕了三圈珍珠项链,化妆过了分,但只有这样,才能掩盖韶华已逝。
她身后跟着的姑娘,大概二十多岁,不难看,只是神情有点忧郁。
“安娜是瓦西利耶夫伯爵的小姐。”老板娘又说,“咱们市南区的探戈舞后,人人都想找她学呢。”
裘利安吻吻老板娘和安娜的手指尖,说今天忙,改日来请教。他在酒杯下压了纸币,就走出帝国红房子。
外面阳光亮得刺眼,他只得闭上眼睛,慢慢睁开,习惯了白日光线之后,街和房子却依然模糊,歪斜,人也扭扭弯弯,不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没一会,他就吃惊地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游行队伍中,年轻的男人、女人,哦,是学生们举着标语拉着横幅在示威,有人带头,在喊口号。
裘利安举起拳头,也跟着喊。他只看到标语上写的有“日本”两字,听不清整齐呼喊的是什么话。不懂没关系,他完全会同意这些口号。
队伍突然乱了。
前排停住了脚步,人们往回退,或朝街两边躲。也有好些学生不退不躲,但是街中间人少了,于是他看见了对面几百个穿黑制服头戴黑盘帽挥舞警棍的警察
一得命令,警察就凶狠地呼喊着压过来。
连不退不躲的中坚分子都开始往后跑。裘利安来不及想,他还是站着不动。警察冲到他面前时,他只是举起一只手,嘴里重复着他也不知是什么的话,他的头猛猛地挨了一木棍,他眼一花,倒在地上。
裘利安躺在床上。他头部被木棍打破,不重,当即送进医院,未伤骨头,缝了三针。没跑得了的学生,不管是否受伤,全被先抓到警察局。
两个仆人好像明白该是显身手的时候,早饭是豆浆牛奶,小笼蒸包,加上一个荷包蛋米酒;中饭有两菜一汤;下午也做清炖冰糖莲子、虾饺之类的小吃;晚饭则分量大些,牛肉米粉,鱼是最新鲜的,刚从海里捕来。
为了不让好意的仆人失望,每餐勉强吃些,然后让仆人把饭菜拿走,他没胃口。不仅如此,没有他吩咐,他们不得随便上楼来,他需要清静休息。有事他会摇铃。
对他敢参加游行,并与警察对打,巫师和田鼠流露出很帖服的神色。
在市中心买的两个花瓶,还有桌椅,店里都派人送了过来。他任花瓶搁在客厅地上,在什么位置,他也不愿去关心。桌椅让人抬上来,放在卧室。
他知道他英雄行为的真相:他自己首先不关心自己,然后世界就不用关心他。因为游行受伤,他的忧郁症有了充分的理由。
可能挥木棍的警察,认出棍下是个外国人,来不及收臂,打中了,却打得不重。他想,如果伤口得缝十针,而且像其他受伤学生一样,先满头淌血地受审问,然后再让去医院,这才是平等对待他。现在他头上的绷带也像是假货,装样的!
轻悄悄的脚步声,有节奏地上楼梯。
巫师和田鼠没这胆子。裘利安侧耳听着,脚步停了,像是犹豫。只隔了一会,敲房门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