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说:“我能有啥建议,关键要靠你自己,还是那句话,民主推荐环节很重要,我已经帮你打听过了,这次你们夏局长退休离职,新局长就从你们单位民主推荐产生。你首先要保证你的推荐票过半数,并且一定要比于洪处长高,否则你就没戏了。”
杜贺“嗯”了一声,问:“对了,怎样才能保证比他的票数高呢,你有什么秘诀没有?”
李明博犹豫了:“这个嘛……”
杜贺从李明博的话里听出了一些端倪,催促说:“有什么好办法快说,你在组织部门待的时间长,肯定比我有经验。”
李明博想了想,还是将一些方法教给了他:“嗯,常规的做法就是拉票,比如跟你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提前打声招呼,可能会起一些作用。”
杜贺问说:“难道还有非常规的做法?”
李明博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跟李志民局长的关系怎样?”
杜贺说:“不错啊,挺好的。”
李明博又问:“好到什么程度?这次竞选,他会支持谁?”
杜贺自信地笑了,回答说:“他当然会支持我。于洪这个人的最大缺点就是度量小,不擅长搞关系,在钱财方面也比较吝啬,想自己的总是多些,付出给别人的总是少些,我们李局长不太赏识他。”
李明博说:“这就好办了,如果李局长表明了要支持你,你可以跟李局长通通气,由他出面对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范围做个详细规定,可以具体到每一个人。也就是说在你的业务主管范围内多些人参加测评,而于洪的业务范围内少一些人参加,这样结果可能就很不一样了,而我们组织部门一般只规定什么级别和层次的人参加推荐,却很少去具体到某个人的,一般只要人数够了就行。”
杜贺一听,禁不住眼前一亮,果然是搞组织工作的,李明博就是有实际操作经验。他在电话里激动地说:“老同学,我真应该好好感谢你,你的这一番话确实给了我不少启示,要不我还真是无从下手。”
李明博说:“奶奶的,又跟我客气上了,我说过多少次了,感谢什么,又不是外人。我能帮你的也只有这么多了,我也希望你能被顺利地提拔为副局长,你有出息了我也高兴,是不是?”
杜贺说:“好,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请你喝喜酒,好好地犒劳一下你。”
李明博哈哈地笑了起来,“喝酒没有问题,我最喜欢喝酒了。”突然李明博又像想起什么,“对了,你要是认识市委主要领导,不妨提前打个招呼,有主要领导的支持,上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时候会更顺利些。”
杜贺回答说:“嗯,我明白。”
李明博给杜贺打完那个电话之后,心里一直很不舒服。他不大确定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是违背了组织原则。李明博在组织部门工作了这么多年,一向严格要求自己,不跑风漏气,不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私利。但杜贺跟他是多年的老同学,如果不适当地为其提供点“内幕消息”,自己的良心也有些过意不去。
李明博认为,人活一世无论怎样坚持自己的行为操守,也是总要讲点感情的嘛。况且李明博事后认认真真地想了一下,认为跟杜贺透露的也并非什么绝密消息,那动干部的事情早就在全市传开了。至于推荐过程中的技巧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就被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反复应用了,他只不过是给杜贺提了一个醒而已。这样想着,他的心里舒坦了不少。
通过这次竞选,李明博也深切地感觉到,杜贺对官职的欲望太强烈了,而他自己则不同,为人低调,并不善于搞一些旁门左道,只想踏踏实实地干工作。可以说,他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完全是靠他一步一个脚印地熬过来的。杜贺则不同,出身于城市家庭,生活一直都比较富裕,他头脑灵活,善于投机取巧,所以在很多时候都比李明博更游刃有余。
李明博和杜贺就像两条平行线,虽然一直那么友好地对望着,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却永远都不会有相交的那一天,因为两个人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许云山谈到书法,杜贺就把带来的一幅字画递了过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志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