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100)

2025-10-10 评论

  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从北京到长江之间没有大山,站在不高的泰山顶上就可以“一览众山小”了。从长江到珠江,虽然不是平原,军队却能够长驱直入。在20世纪,国共之间的三大战役都在淮河以北。在解放军渡过长江之前,两党就没有大的战役了。它们最激烈、最早的大战发生在东北。
  有一弊就有一利。东部的开放地势使得国防很艰难,却使中国较早地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平坦的地形有利于武力扩张,权力难以均衡。所以国家统一了,其制度却是专制的。从秦始皇开始,专制制度日趋完善,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一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中国人逐渐丧失创造力,社会逐渐僵化。欧洲的统治者并非不想大权独揽,杀戮异己,只不过他们没有很好的条件。不过,宗教不受地理障碍的限制,可以穿越社会等级,因此,宗教领袖在中世纪的欧洲比国王们更为猖狂,这是中国所没有的现象。在独裁方面,中国的统治者远比欧洲的统治者更为成功,但这种成功却是中国的不幸。
  中国东部也缺少出海口。东北的图们江出海口数十公里宽,为俄国和朝鲜所有,堵塞了中国通向日本海的航线。中、俄、朝三国在那里共同建立开发区的计划已经有很多年了,但至今没有起色。这个三国交界之处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地方,现在却缺少活力。只有在三个国家都有共同利益的时候,这样的合作才可能真正起步。东北地区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需要一个出海口。朝鲜、俄国的远东地区都有很长的海岸线,有很多港口,已经超过了两国在该地区的贸易需要。至于共同开发区涉及的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则更为微妙和不稳定。在这三国之中,只有中国具有必要的资金、人力,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俄国和朝鲜,图们江口都在它们国土最偏远的角落里。因此,中国在图们江口建设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和工业基地可能只是一个梦想。中国只有单干才可能,但又不具备单干的地理条件。因为缺少出海口,东北内地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国的经济重心越来越向东南沿海移动。原来非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如哈尔滨、沈阳、济南、西安、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沿海城市超过。以上后四个大城市有长江航运便利,但也没有改变它们的相对下滑。这种转移在沿海各省更为明显,如沈阳被大连抢去风头,济南被青岛夺走重心,南京的生产总值被更靠近大海的苏州超过,深圳的风头也曾一度直逼广州。这种向沿海过度倾斜的经济格局对国家安全与均衡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第一阶梯的绝大部分地区高寒荒凉,生态脆弱,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的补贴。在第二阶梯以及第三阶梯的西部,有许多地方的条件并不比东部沿海地区差很多。如果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启动内需,而不是完全以出口为导向,中西部必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西部发展不仅使经济布局更加合理,也将大大改善中国的安全(包括经济安全)形势。

  欧亚大陆:世界最大的棋盘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这个简单事实是研究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出发点。
  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都有过大帝国的历史,至今仍然在影响孑遗国家的思维。中国、蒙古、俄国、伊朗、土耳其、阿拉伯,等等,还有一些国家曾在短时期内建立过极不稳定的帝国体系,如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二次大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曾经有过的势力范围远大于它们今天的国界。历史不会被轻易忘记。无论成功与否,帝国的历史将会影响国家的地缘战略。
  随着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欧亚大陆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性似乎减少了。一个超级大国可以从另外一个遥远的大陆参与、干涉欧亚大陆的事物,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参战改变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许还有结果。美国和它的盟国获得了胜利,战后美国成为所有发达国家的保护国。此后,美国在欧亚大陆参加了冷战时期最大的两场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支持阿富汗的反苏力量,最后迫使苏联撤军。在冷战之后,美国发动了两场伊拉克战争,最后占领了这个国家;空袭南斯拉夫,迫使它撤离科索沃。今天,美国仍在努力地围堵俄国和中国——它认为的潜在威胁和竞争对手——同时扶持一些国家与这两个国家抗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