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187)

2025-10-10 评论

  虽然美国在亚洲布局,为中国编织一张网,它也同样担心受到中国的排挤,把它排挤出东亚。
  伊拉克战争的三个主要参战国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都是英语国家。可以预测这三个同文同种的国家今后仍会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在一张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上,这三个国家分别位于世界的东端、西端和南端,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把中国以及整个欧亚大陆兜住。这就是Anglo-sphere(盎格鲁圈)。三国的密切关系很容易使人想起文明冲突的预言,文明冲突论隐含的一层意思是文明内部的团结,一致对外。从长远的角度看,日本不是美国非常可靠的盟友。毕竟,两国关系是由战争塑造的,是美国的军力决定的。只有在美国强大之时,才能维持住对日本的控制。
  美国的国土在欧亚大陆之外,它在欧亚大陆上有明显的“客人”心态。至少在今后30年中,这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构成军事威胁。美国现在担心的是,它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而不得不离开,从而失去对该国或该地区施加影响的着力点。非战争时期的影响力,天上和海上的军队不如陆上的军队。除了因为战线过长主动收缩之外,美军的离开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其一,驻在国的人民认为他们不再需要美军的保护,民族主义高涨,要求美军撤离;其二,驻在国受到另一个强大国家的压力,在权衡利弊之后要求美军撤离。后一种情况在近年内不会出现。美军在日、韩经常遭到抗议,尤其是在演习或美军犯罪的时候。美国已经在1990年代撤走了它在菲律宾的海空军基地,现在依靠一个《美菲军队互访协议》保证美国军队不定期地回到该国。2002-2003年,美国派出小股部队,帮助菲军围剿阿布沙耶夫的叛军,在当地引起了激烈的抗议。除非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很难在菲律宾再次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菲律宾是一个岛国,邻边国家的数量有限,且大都比较弱小,安全隐患较少。但是,菲律宾与中国有领海纠纷。如果中国姿态强硬,菲律宾就可能倒向美国寻求保护,虽然这对它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国内政治选择。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仍然受欢迎,有很多原因。
  其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关。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在战争中赢得的,并一直延续至今。日本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但作为一个战败国,其命运至今仍在美国手中捏着。在冷战时期,一些国家倒向美国,获取保护和援助,镇压国内游击队;美国也需要这些国家作为反共基地和防火墙。韩国就是在冷战时期的热战中成为美国的受保护国的,至今也不能离开美国。
  其二,与亚洲的历史有关。许多国家还处在现代国家的早期阶段。东北亚、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前殖民地,直到1940和1950年代才获得独立,有些国家(如新加坡、孟加拉国)立国更晚。在殖民时期之前,它们没有与现在一脉相承的国家。国家是从殖民者手中继承来的。疆界是殖民者按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意愿划定的,与历史沿革、民族分布和实际状况没有关系。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和现代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导致了今天仍在发生的冲突。在这一点上,亚洲和非洲很相似,在非洲可能更突出。另外,早期阶段的国家需要确立自己的独立身份,就像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一样,因此难免有些焦躁不安。这两个因素是亚洲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根源。因为国家形成得晚,而且多是外力造成,这些国家之间存在许多问题,使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信任。所以,亚洲缺少一个公认的领导国家,而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来维持国与国之间的现状。美国正好有利益、实力和意愿来填补这个空白。
  其三,与亚洲的发展状况有关。亚洲的经济,尤其是东南亚、东北亚和中国,都以出口为导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很重。中、日、韩彼此之间的贸易量虽然很大,但相当大一部分是日韩的产品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到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亚洲没有一个有出头能力的国家。日本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但严重依附美国,因历史问题,其领导地位不可能被中国、韩国等邻国接受;中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仍是一个穷国,在投资、技术、软力量等方面严重欠缺,又与邻国有领土、领海纠纷。印度、韩国也不具备实力和号召力。没有一个公认的领导国家,几个主要国家又彼此戒备。这就是亚洲的现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从国家潜力来看,中国最有可能成为领导国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