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大陆,均势思想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时期产生。那时,统一的教权和皇权在欧洲大陆衰落,世俗国家崛起,大小林立,你争我斗,正是产生纵横家的时候。法国是欧洲最早出现的民族国家。在1453年,法国赢得与英国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把英国势力几乎完全驱逐出法国。百年战争结束之后8年,路易十一即位为法国国王。他再接再厉,加强王权,通过战争、和谈、婚姻各个击破,兼并贵族的领地,大致奠定了法国现在的版图。法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与神圣罗马帝国争夺大陆的权力,而英国不再是它的敌人。在宗教改革出现之后,法国陷入教派分裂和宗教战争。这时的哈布斯堡家族是一个帝国,它控制的领土从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到荷兰,几乎完全包围了法国。法国成为欧洲的“中国”——它必须突破包围圈。红衣主教黎塞留在担任法国宰相(1624-1642在职)时,建立海军,成立贸易公司,向海外扩张。黎塞留在三十年战争中支持新教徒,共同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并在1635年促成法国参加了战争。当战争在1648年结束时,哈布斯堡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被严重削弱,德意志地区遭受严重破坏,法国俨然已是欧洲强权。
黎塞留在1642年临终前推荐马扎然继任宰相(1642-1661在任),继续推行他的内外政策。在黎塞留之后不久,法王路易十三也去世了。在一年的时间中,法国的国王和宰相都换了人。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即位时年仅5岁,马扎然是他的教父和宰相。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在他的统治下,法国进入鼎盛时期。马扎然在其中居功甚伟,他结束了三十年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个条约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黎塞留的重商主义政策也得以继续。马扎然的权势一直维持到他生命结束。他像黎塞留一样死在任上。路易十四的时代这时才开始。
当路易十四在1661年3月取得了对法国政府的全面控制时,欧洲的形势特别有利于一个决心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欧洲的国王。……(法国)挑动葡萄牙人去反对西班牙人,挑动马扎尔人、土耳其人和德国的王公们去反对奥地利,并挑动英国人反对荷兰人,而同瑞士各州签订的1663年重要条约则加强了法国自己的地理地位。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97页,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年。
在马扎然执政时期,法国陷入投石党内乱,路易十四也要出逃。乱党得到西班牙的支持。在恢复了国内秩序之后,路易十四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西班牙。他联合英国对抗西班牙——这时虽然已经开始衰落,但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西班牙的鼎盛时期在腓力二世(1556-1598在位)统治的前期。腓力二世的父亲查理一世(CarlosⅠ,不是在1649年革命中被砍头的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Ⅰ)兼有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查理一世先后从他自己的外祖父(1516)和祖父(1519)那里继承而来。腓力二世只继任西班牙国王,却拥有西班牙、尼德兰、西西里、那不勒斯、米兰以及全部美洲和非洲殖民地。腓力二世娶英国玛丽女王。玛丽女王死后,伊丽莎白女王登基。腓力二世向伊丽莎白求婚未果,决定入侵英国。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西班牙失去了欧洲强权的地位。
法王路易十四的母亲是西班牙国王菲力三世的女儿、腓力二世的孙女。1660年,路易十四娶腓力四世的女儿、腓力三世的孙女玛丽-特雷莎(1638-1683)。这场婚姻是法国打败西班牙后和谈的结局。1700年,腓力四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去世。他因家族近亲繁殖而没有后代,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查理二世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是为腓力五世。法国还趁机入侵尼德兰(西班牙领地)。英国不能容忍法国独霸欧洲,与荷兰结成反法同盟,普鲁士等多个国加入同盟。于是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英国于1704年占领直布罗陀至今。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不再。以上仅是政治婚姻之一斑。可见欧洲各国王室力图通过复杂的婚姻关系维持均势,血缘关系加深了皇室成员对地缘政治的理解。但亲属关系不能免除权力之争和战争。欧洲各国王室之间的婚姻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婚姻一样,都是政治联姻。他在大陆上开疆扩土,法国边界向东部扩展了许多,终于招致反法同盟的对抗。法国的大国地位以中欧(主要是德语区)的分裂和战乱为代价。法国刻意维持中欧分裂。只要德意志各诸侯国不能统一,法国就减少一个强劲对手,在欧洲大陆遭遇挑战的几率就小很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