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杨达昌还特意找了一个借口突然去了位于天安大厦的那家所谓的投资咨询公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杨达昌一进该公司,马上就看见了庞士伟,但庞士伟一见到杨达昌,立刻就回避了。杨达昌更加认定是这么回事了。他心里非常气愤,庞士伟的表现太令他失望了。不过,杨达昌当时并没有声张,而是借口说又有一家公司答应为他们引进资金,所以他来讨要几本以前制作好的《商业计划书》,然后就走了。杨达昌虽然认定这家公司是骗子公司,认定庞士伟本人就是骗子,但他并没有去报警,主要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吃亏上当了,主要责任在自己,现在回头一想,一个亿美元是说引进就能引进的吗?以什么名义引进?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是不是样跨国借贷?如果不允许,那么资金通过什么途径进来?
又通过什么途径打进公司的帐?这么问题全部都没有搞清楚,就瞎忙一阵,还花钱去制作所谓的商业计划书,所以,杨达昌想,千错万错,主要是自己错。现在自己关键是要接受教训,而不要想着去报复别人。杨达昌设想,即使自己去报警,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更不会追讨回自己的损失,除了丢人显眼和得罪人之外,一点好处也没有。但是,有一件事情杨达昌没有想明白。他不明白庞士伟是跟他到深圳来之后才成骗子的,还是以前就一直是骗子。如果以前一直是骗子,那么,上次在巩县的那场骗局是不是也是他参与的?庞士伟是不是在其中当“骗托”?如果那样,杨达昌想,那么庞士伟这个人也太能骗了。
杨达昌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想弄清楚事实真相并不容易。杨达昌想,要不要直接找庞士伟问问?问他就能说真话吗?说了真话我相信吗?杨达昌没有主意了。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庞士伟主动和杨达昌联系了。这又一次完全出乎杨达昌的意料之外。
大约天生就是劳苦命,庞士伟虽然是打算掌握证据才答应在骗子公司上班的,但一旦真工作起来,还是积极认真,交代给他的任务总是能提前完成。关键是他眼睛里面有活,不管是份内的事情,还是份外的事情,他都能看得见,而且看见之后立刻就做。比如饮水机里面的水没有了,其他员工发现这种情况的第一个反应是大叫:没水啦。但庞士伟不是,庞士伟见到饮水机里没有水了,从来不叫,而是自己动手给换了。
还比如花瓶里面的发财竹生毛茛了,他不声不响地把它们从花瓶里面取出来,从下面把长着毛茛的老根子剪掉一节,然后换水,并且顺便把瓶子里外清洗干净,装上半瓶干净水,再把修剪好的发财竹重新插进去。再比如中午吃盒饭,吃完之后,他主动拿两张旧报纸,把大家的饭盒包在一起,送到消防楼梯拐口旁边的楼层垃圾桶里。正因为如此,大家都一致认定庞士伟是个老实人,勤快人,所以当别人跟客户谈业务的时候,庞士伟主动帮着倒茶添水大家都觉得非常自然,都没有想到他这是在收集证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几乎每天是第一个来上班,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最后,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公司大门的钥匙自然而然地由庞士伟保管了。
由于这些便利,庞士伟很快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这家所谓的投资咨询公司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公司。根本没有所谓的国外热钱在请他们寻找国内的投资项目,所谓的《商业计划书》也是从网上下栽的,固定格式,只要按照不同的公司填写上不同的项目即可,制作成本充其量只有几百元人民币,而且他们也根本没有把任何一本《商业计划书》寄给任何一家所谓的国外财团,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完全是为了给委托单位做样子。更有甚者,对于很多内地的公司,他们除了骗取《计划书》的费用外,还煞有其事地去进行所谓的“考察”,不仅报销往返差旅费,而且还要支付“考察费”,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都出面接待,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场空,耽误了人家宝贵的时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把有些本来可能很有前景的好项目给整黄了。庞士伟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后,就打算向有关部门举报,但到底向那个部门举报,他并不知道,还在私下悄悄地打听。
正当这一切都在顺利进行当中,杨达昌突然造访,几乎让他的全部计划前功尽弃。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庞士伟并没有告诉杨达昌。刚开始是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么做,只想到没脸见杨达昌,不能在杨达昌的公司干了,甚至从杨达昌的公司不辞而别之后,还差点跳天桥擂死自己,所以自然就没有跟杨达昌说。后来到骗子公司闹,也是临时想起来的,事先并没有计划,当然也不可能告诉杨达昌。最后为了掌握证据,接受骗子老板的建议,到所谓的投资咨询公司上班,也是被逼到那个份上了,事先并没有想到,更不可能对杨达昌说。再说,即便是对杨达昌说,能说清楚吗?杨达昌能相信吗?假如杨达昌真相信了,万一传回来,他这个深入虎穴的计划还能进行下去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