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埋首于枯燥数字的邱晓华看到如此文采飞扬的来信,禁不住回忆起姜映吟那双秋波荡漾的眼睛。他当即热情地给姜映吟回信,不但赞赏了姜映吟的才华,还表示愿意成为姜映吟的好朋友。
邱晓华是政府官员中年轻的学者型高官之一,30岁就成为厅级干部,35岁成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而且拥有博士头衔。对他而言,进入更高的部级领导岗位指日可待,所以他不希望自己像某些动辄贪污受贿、包养情妇、流连欢场的官员一样,因为女人而堕入深渊。而且邱晓华在高级官员中已经属于凤毛麟角的人物,一般的女人他也看不上。尽管邱晓华曾经与很多仰慕他的异性擦肩而过,但却没有任何花边新闻。
得到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青睐,作为财经记者的姜映吟从工作上就等于挖到了富矿,可以得到第一手的采访资料。邱晓华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在仕途上都是出类拔萃的男人,能与如此出色的男人成为朋友,姜映吟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两人频繁通过电子邮件互通信息。
在互通邮件的过程中,姜映吟告诉邱晓华,她原名不叫姜映吟,父母曾经给她起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姜映吟是参加工作后自己起的笔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原名了。姜映吟还告诉邱晓华,她大学毕业后曾在外企工作过,之后又到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人系进修,而且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在邱晓华的眼里,姜映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人,她不仅仅是一位美女记者,身上散发着南方姑娘特有的温婉可人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一般美女所缺乏的学识和知性。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后,姜映吟身边有不少小伙子追求,其中不乏大款、官员和外企的高级雇员,可姜映吟觉得那些追求自己的男人和她期待的那种出类拔萃的男人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直到遇到位居高官的博士局长邱晓华,她才感到怦然心动,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君吗?
可是,姜映吟知道邱晓华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对自己而言,邱晓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通过电子邮件交流的过程中,邱晓华断断续续地向姜映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邱晓华1958年1月27日出生于福建宁化县。幼时丧母,他和姐姐与外婆相依为命。1976年邱晓华高中毕业,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邱晓华被分配到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工作,从此仕途一帆风顺。1988年5月,30岁的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而立之年便成为副厅级官员。1993年35岁的邱晓华又出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和新闻发言人。之后,邱晓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两年访问学者,1998年下派到安徽省做了一年省长助理后,1999年9月返京出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陷入爱情,“孤单”副局长情迷女记者
随着电子邮件的频繁往来,邱晓华和姜映吟聊天的话题从工作转向生活,又从生活转向个人感情领域。而他们交流的方式也慢慢从电子邮件转向了热线电话,几个月后,终于变成私人见面。
2003年的阳春三月,要到上海出差的邱晓华按捺不住渴望的心情给姜映吟打了个电话,两人约好了私人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后,邱晓华兴冲冲地来到上海。处理完公务之后,两人如约在邱晓华下榻的宾馆见面了。
聊天中,姜映吟由衷地赞扬邱晓华说:“邱局长,您是一个令人仰慕的学者型领导,也是很多女性心目中的新好男人,你的婚姻一定很幸福。”
没想到,邱晓华的回答却不是这样:“那是你想象的啊!其实我的婚姻使我痛苦不堪,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我的婚姻都使我陷入深深的孤单之中。”
“那怎么会呢?”姜映吟并不明白邱晓华所说的意思。
邱晓华说:“我的妻子名叫聂春榕,是我高中时期的同学,我到厦门大学上学时就与妻子书信来往,她高中毕业后在我老家福建宁化县五交化公司上班。大学毕业后我们1983年在老家登记结婚,后来单位照顾我,我妻子也调到国家统计局工作。我们有一个女儿,现在是中学生。凭心而论,聂春榕是一个温柔贤惠而又顾家的女人。”
“这样不是很好吗?正好是夫唱妇随啊!你怎么会孤单呢?”姜映吟还是不了解邱晓华所说的“孤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