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戴向军去看望柯正勇,顺便孝敬他两瓶家乡的好酒。柯正勇对戴向军来看望他很欢迎,但是对他带着好酒来不高兴,并且当面批评,说你什么时候也学会来这一套了?你一个月工资是多少?能买得起这样的好酒吗?戴向军赶快解释,说并不是他学会了哪一套,而实在是老乡从家乡带来的家乡特产,但是,正像首长您所说的,这酒太好了,我实在受用不起,但也不可能拿到街上卖掉啊,所以,只好请首长代为享用。戴向军这样一解释,柯正勇当然就不能再批评了。不但不能再批评了,而且还被戴向军说得笑起来,只好笑纳。
其实戴向军也没有说谎,这酒确实不是他买的,而是老乡给的。哪个老乡给的?当然是陈四宝给的。
柯正勇在笑纳之后,很自然地就问戴向军是什么老乡给的?出手蛮大气嘛,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于是,戴向军就一五一十老老实实地把他如何认识陈四宝的情况向柯正勇做了汇报,同时,也向柯正勇袒露了自己的担心,担心这样与发生业务关系的老板交往甚密,是不是不好?更进一步说,会不会有一天会被他利用,拖下水?
戴向军对柯正勇谈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真心求教,他确实有这个思想顾虑,确实希望得到一个长辈的指教,至少希望有一个能说知心话的人说一说,而在南都,这个人非柯正勇莫属。另一方面,他这样做还能达到另一个目的,就是拉近与柯正勇的关系,使之与柯秘书长的关系更加不一般。
柯正勇听了戴向军的话之后,停顿了好长时间,然后,提了两个问题:第一,这陈四宝是在认识你之后才做汽车生意的,还是以前一直就做汽车生意?第二,是你介绍陈四宝与证照中心主任和其他人认识的,还是反过来,是你们主任和同事介绍你与陈四宝认识的?戴向军当然是如实回答,说陈四宝早就做这个生意了,他早就认识我们主任和同事了,当然是主任和同事介绍我认识这个陈四宝的,而不是我把陈四宝介绍给主任和同事的。
"那就没有关系。"柯正勇非常肯定地说,"至于利用不利用,要看怎么说,其实利用都是互相的。他作为专门做汽车生意的老板,当然希望与发放汽车证照的部门搞好关系,你不是说在你之前他已经和你们那里每个人都很熟悉,关系都很好了吗?那就不存在利用你的问题。"
戴向军听了豁然开朗,想着领导就是领导,看什么问题都能抓住本质。是啊,如果陈四宝以前并不是做汽车生意的,而是因为认识我才做这个生意的,那么,就真是利用我,但事实上他早就做这个生意了,并且与证照中心的每一个人包括主任在内关系都非常到位,就是没有我,他也照样做这个生意,又怎么能说是利用我呢?况且,秘书长说得对,即便利用一下又怎么样呢?利用从来都是互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价值往往就体现在他能对别人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上。就说刚刚送给秘书长的这两瓶好酒,秘书长虽然表示了不高兴,甚至提出了批评,但这种不高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高兴,这种批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这么说吧,柯秘书长心里其实还是很高兴的,表面批评的背后其实也是一种表扬,而造成这种高兴和表扬的这两瓶酒不正是陈四宝给的吗?如果不是陈四宝给的,我戴向军就是有孝敬柯秘书长的心,也没有这个力。
至于说到"拖下水"的问题,柯正勇也没有回避。他说这个问题关键看自己,三十几岁的人了,又是咱部队上培养的干部,战场上机枪大炮都没有吓倒,难道还会被一个个体户拖下水?对自己也太没有信心了吧?当然,最后柯正勇没有忘记提醒戴向军多少还是要注意点,多了解一点,最好能去陈四宝的公司看看,看看他是不是老板。并说,根据他的经验,真正的老板都是有资产的,一般做事情都考虑后果,不会太出格的,怕就怕有些人根本就不是老板,装得很有钱,给你一点小恩小惠,把你套住,然后利用你手中的权利去完成他的原始积累。
戴向军听了自然是胜读十年书,一个劲儿地点头,牢牢记在心里,怀着感激离开柯正勇那里。
戴向军对柯正勇的点头不是做做样子的。相反,他是从心里佩服柯正勇的分析与指教的,承认柯正勇确实比他有头脑,大领导不愧是大领导。他打心眼里庆幸自己拥有这样一位好首长、好长辈、好老师,并且,他决定立刻按照柯正勇的指教去实践。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