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老太(47)

2025-10-10 评论

    没过一月,正值夏收前夕,庄稼人最困难的关口上,人民政府给梆子井村批调来为数不多的救济粮,社员们早就翘首以待了。
    支书胡长海和大队长胡振武从公社开会回来,召集起社员会,说明上级对这些粮食的分配办法,是重点解决困难户,不能搞平均分配,因为数字确实太少了。在国家处于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干部们表现出严守党纪国法的高风亮节,为国家抵抗困局,他们很民主地把这批粮食的数字交给社员,让大伙民主评议,好把粮食分配给急需救济的人家。胡长海和胡振武则声明,他俩一斤也不要,好多人感动了。
    尽管这样,评议的结果,仍然不能避免撒胡椒面的偏向,没有办法,需要救济的户数实在太多了。好多人申述困难的时候,鼻涕眼泪当着众人抹,梆子老太(47)也被评为救济户。她哭得也很伤心,一把鼻涕一把泪,而且要众人去瞧景荣老五浮肿的脸色,证明她不是有毛偏装秃子。
    因为干部和党员们表示出高姿态,本来容易出现纠纷的粮食分配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一次会议就定了案。有点意见的人,碍于干部们的无私行动,也说不出口,就那样随合了众人。
    木匠王师的老婆也提出了申求,没有获得众人的赞同,救济户里挂不上名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在这样严重的饥荒年月,竟然敢于吃饺子,太浪费了!木匠的婆娘再三解释,说是她的娘家哥哥从甘肃来了,至少十年没见过面了,才破费给重要的亲戚浪费了一回粮食,而且说明饺子里包的全是萝卜叶儿……无济于事,总是饺子嘛!
    连夜开仓分粮。梆子老太(47)背着小半袋麦子,从仓库里走出来,心里踏实极了。有这半袋子,可以凑合到新麦上场了,应该给景荣老五改善一下伙食,他才能恢复一下体力,夏收活儿重呀!
    走过街心十字,再走到木匠王师家门前,明亮的月光下,木匠的婆娘从门外的茅厕里站起身来,双手结着裤带,跳出茅厕,转脸开口就骂,像是早就等待着她:“你狗日现时分粮哩!你害得俺一家……”
    梆子老太(47)一听,明知骂自己,心里却发怵,木匠老婆没有拿到救济粮,恨自己不是没有原因的……她低了头,加快脚步,避一避也就过去了。
    “你狗日是特务!你监视东西邻家……”木匠婆娘已经结好裤带,对着梆子老太(47)的脊背骂,“你狗日盼人穷,盼人死……”
    梆子老太(47)避不过了,放下麦袋子,转身站住,回骂道:“你是狗日的!你没拿到救济粮,猴急了吗?”
    “给我我也不要!”木匠婆娘气壮地说,“俺屋天天吃肉屹塔,你狗特务来打听……”
    “你拿不上救济粮,是社员会决定的。”梆子老太(47)也不示弱,跨上两步,“你狗日骂我,瞎了眼了……”
    胡长海听到吵骂声,赶过来,问清缘由,批评了木匠老婆几句,推着梆子老太(47)走了。
    梆子老太(47)虽然在道理上没有输,但并没有因此提高她的威望。木匠王师家因为吃了一顿饺子而丢失了得到救济粮的机会,使梆子井村的家庭主妇全都提高了警惕性儿:当心梆子老太(47)来串门!严谨的内当家们开始限制男人和孩子到街巷里去吃饭,永久在自家屋里就餐,梆子老太(47)总不至于一天三顿来检查吧?这样,梆子井村的习俗开始转变,热闹的梧桐树下的老碗会,逐渐变得冷清而又寂寥了。
    “五老太,你瞅,我喝的包谷糁子,够稀的咧!”胡二老汉把碗伸到她面前,戏谚地笑着,“咱不怕谁看咱碗里装的啥饭!”
    “报告五老太——”狗娃也跟着把碗伸过来,“我也喝的是糁子,原料是包谷,请检查——”
    梆子老太(47)顿时臊红了脸,说不上话来,她成了什么人呢,给木匠王师不分救济粮,是社员会上民主评议的,干部拍案决定的,大伙为啥这样对待她呢?梆子老太(47)一肚子冤情。
    景荣老五看着别人这样不尊重自己的婆娘,脸上像挨了鞋底,气得端起碗回到屋里,再不到梧桐树下乘凉吃饭了,也狠狠地噤斥梆子老太(47),不许到老碗会上去,更不要在人家吃饭的时候去串门子。
    梆子老太(47)在屋里寂寞地吃饭,三五天后也就习惯了。听见钟声,她捞起锄头或铁锨就去上工,工分是不能不挣的。走到村口,碰见莲花,她按照乡村人见面时的礼仪随便问:“吃饭了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