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51)

2025-10-10 评论


    “啊呀呀!”来娃吐吐舌头,“我没敢想到这样阔气。我只说不愁吃不愁穿,我冯来娃就跟人一样罗!”

    “为啥不敢想呢?”马驹说,“渭北塬上的南村大队,已经做到了。那个村在外干合同工的青年,自动回队里去了。咱们为啥不行呢?”

    “噢噢噢!”来娃半信半疑,“怕不容易……”

    “难是难。”马驹肯定说,“世上没有容易的事。我反正豁上了,你陪我干吧!”

    “啊呀呀!我……”来娃受宠若惊,“你相信老哥,把牛交给我,放心好了。俺哑巴老婆灵得很,看着我当了饲养员,给我的伙食也改善咧!白面给我跟娃吃,她吃黑面……”

    生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色彩。父亲一生几经挫折之后已经疲惫不堪了;彩彩经历了过多的不幸反而更加坚强了;安国叔一生顺畅,现在正谋划他和老伴百年之后能睡一副松木棺材;来娃老哥想着够吃够穿有钱花的日月……他们都给年轻的冯马驹以有意无意的影响,马驹终于作出了也完成了自己的抉择,此刻里,心情轻松了。

    这是初夏(51)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太阳从秦岭东山群峰的巅顶冒出来,向西南方运行,空气燥热。这一天,冯家滩的平静的生活失去了正常的节奏,变得有点纷乱了。

    从天明开始,两辆延河牌载重汽车驶进冯家滩,到三队砖场来拉砖。满载新砖飞驰的汽车把街巷里的尘土、鸡毛和草屑搧起来;卸了货,又哐啷哐啷响着开回村里来。

    配种站也在今天开庄。一大早,从外村来的陌生庄稼人,拉着自己的母牛趁着天凉赶来了,好多庄稼人围在三队饲养场门前看热闹。女人们是避讳这样不太文雅的场合的,全是男人们打诨调笑的声音。

    马驹心里被一种激情鼓舞着。一位采购员告诉他,想不到三队第一窑新砖质量竟然这样好,他们宁愿多绕几里路,专门买三队的货。马驹心里是难以抑制的喜悦:第一窑砖,十二万块,价值四千多元,今天进入三队空空的账本了。

    “德宽哥,看清了吗?质量!质量是关键。”马驹大声说,“你算算,小河两岸这几年办起了多少砖场?好货不愁卖,全凭质量争前景哩!”

    “我心里明得跟镜儿一样。”一向言语谨慎的冯德宽,口气也硬朗了,“制砖,晾坯,装窑和出窑,都得把关,砖才四楞饱满。这有我负责。火工有郭师傅,那河南老哥可靠。”

    “把这笔钱,还是要抠紧,不敢乱花。”马驹和德宽用商议的口气说,“医疗站上的开支怎么办呢?彩彩说她手里没钱了,夏收快到了……”早晨,他在街巷里碰见彩彩,想到前日在河湾里她拒绝回答他的话,就有点不好意思。彩彩却老远就叫“马驹哥”,声音特别亮。待他走到跟前,看见彩彩满脸喜悦地盯着他,说是医疗站上的资金所剩无几了,她问过大队长,大队长说土地下户了,医疗站该当解散了。她说:“解散当然太容易了,问题是社员从外头医院看病回来,还寻她打针;谁有点小伤小病,犯不着跑远路去医院,也照样寻她来,怎么办呢?”她说着,盯着马驹,问他怎么办。他笑着说,散是不好散的,让他和德宽商量一下。

    “问题牵扯一队和二队,他们不给钱,咱们三队一家给钱,负担不起呀!”德宽说,“这事本该大队长出面,召集三个队的干部商量一下,不难解决。”可大队长根本不理事了,他跟康家村康老三合买了一辆汽车,正在西安和西宁之间搞长途贩运哩,哪有心思去解决什么医疗站的资金问题呢!德宽为难地说,“咱们队单独给医疗站出钱,其他队社员看病咋办呢?”

    “收款,”马驹说,“三队社员的这点福利,我们保持住。其他队的社员嘛,我们队里负担不起,没有办法。”

    “只有这样了。”德宽说,“那两个队账上空着,没有钱,拿不出医疗费。”

    “你给会计说一声,先给彩彩支出一百元。”马驹说,“夏收到了,没有常用药品不行。”

    “只要咱的砖场多烧一窑砖……”德宽说,“一百二百元有多难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