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登高作赋,读赋之时,亦择明光洁净处,任思绪乘着灵感的舟楫,行过万水千山,方能体会其间妙处。世情故事,草木鸟兽皆付文辞,自西汉词笔,转入东汉抒情。那辽阔的文字山河,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见证了大汉王朝的兴衰起落。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对邻家女子容貌的描述,成了千百年来,留在世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绝艳。然而这样一位绝色女子,登墙偷窥宋玉三年,宋玉始终对她不予理睬。他不弃糟糠之妻,与之红尘携手,相约白头。
“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圣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掩暮而昧幽……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班婕妤的《自悼赋》,在历史上,亦落下了明丽的一笔。也曾得到皇帝恩宠,许皇后的喜爱,后赵飞燕入宫,成了班婕妤悲剧的开始。
曾经红绡帐里,鸳鸯同枕。如今她的居所,秋草萋萋,落叶不扫。她的自悼,无非是一个失宠者,将含蓄哀婉的深怨,隐藏在文字里。这般才貌风华的女子,也不过明媚鲜艳了几载,便被帝王遗忘于后宫,做了阑珊角落里的一株小草,无力与世抗衡,与人相争。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陶渊明的《闲情赋》用华美抒情的文采,生动细腻地描写世间男女的爱情。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陶渊明一改往日朴实自然的文笔,承接汉赋的语言风格,落笔缠绵,柔婉多姿。时而波涛惊起,时而暗流回还,终而不绝,止而不息。陶潜终不愧为写景抒情的大家,读他的赋,其间的荡气回肠,远胜于一些词句短章。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所撰写的大赋,亦有此番潇洒气韵。而赵壹、蔡邕、祢衡的小赋,则是另一种风情雅致。汉赋尽管盛极一时,如烟花绽放,却璀璨了大汉的天空,又美丽了以后许多光年。
左思费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那时间,惹得洛阳纸贵,许多人竞相抄写,纸张供不应求。可谁又知道,在洋洋洒洒的大赋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苦集辞藻,阅览万卷之时,别人正在闲踏春花,静赏秋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江淹的一篇《别赋》,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情肠。以为看惯了人生聚散离别,当淡然心弦,可每次临别,总忍不住会黯然神伤。
就这样么远去了,那些沉浸于汉赋里的时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春去秋复来,时光还在,是我们在老去。回首处,还有谁一如既往地,在那年相逢的路口将你等候?再长情的人,也有回不去的曾经。心静时,临一篇小赋,守一片流云,昨日的欲求,竟这般淡去了。
唐诗
江南的春,似乎与别处总有一些不同。同样是姹紫嫣红开遍,却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风流韵致。如梦飞花,丝雨心情,虽然花事短暂,但终究比人长情。年年如约而至,看尽细水长流,信守地老天荒。
许多年前,有个叫杜牧的诗人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此江南的春,总是萦着淡淡烟雨,如诗如画,美得令人神伤。这个季节,适合喝茶读书,温柔厮守,只争朝夕。
赏花。煮茗。折柳。抚琴。于这清平俗世,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因为不能目睹长安古道那场繁花开落而感到遗憾。盛唐诗宴早已散去,曾经相约了同修共好的诗客,消失在茫茫岁月的风尘中。千古繁华,也只是瞬间幻灭,刹那云烟。那些意犹未尽的诗韵,在安静的时光里,久久回响,似有若无。
唐诗,我在春天寻你,一如找寻前世那个作诗的自己。以为走过山长水远的日子,昨天的记忆该是杳无音讯,不留痕迹。看过多少物是人非的风景,到底还是放不下你。我与唐诗,不过在梦里有过相逢,年岁深久,总如初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