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罢汤,他没有下地窖去。她已经在火炕上铺好了被子,照例是两条。有了昨晚的第一回,今晚似乎就成为自自然然的事了,不再觉得太难为情了,心里的障碍早已倒塌了。她似乎也比昨晚随便自然一些了,没有吹灾煤油灯,就脱下了厚重的棉裤,合着棉袄坐在火炕里头那条被子里。他毕竟在地窖里蜷曲得太久,渴望早点躺到热烘烘的火炕上展一展酸麻的腰身,就不再忸怩。脱下了棉衣棉裤,躺下来。
煤油灯小小的火苗一闪一闪,小厦屋的炕墙上有一层昏黄的光亮。那小娃儿还没睡着,从炕那头的被窝爬过来,爬到他的枕头旁边停住了,瞪着一双黑乌乌的圆眼珠儿辨认着他,似乎把他当作大大了。他支起身,想把小家伙拖进自己的被窝。那小家伙却往后缩,不肯就服。他搂住他的头,在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亲了一口,那温热的脸蛋和嘴巴上有一股幽幽的乳香味。他的太长的络腮胡须扎疼了他,小家伙哇地一声哭了。她咯咯咯笑着把儿子拽进怀里,把奶头塞进娃儿的嘴里,吹灭了煤油灯,搂着孩子睡下了。
小厦屋骤然黑下来。老鼠立即出动了,桌上的什么东西碰翻了,“咣当”一声响。
“你是个好人,好社长。”她在炕那头说。
“你咋个知道我瞎我好呢?”他问。
“我听村里人说,你是个直杠人。”她说,像是和他拉家常,“人都说你好……你给俺村减了‘光荣粮’,老人碎娃都夸你实在。”
“唔……”他应着,唤起一件沉寂了的记忆。
他初到河西公社头一年秋天,这个东唐村刚刚上任的支部书记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报“光荣粮”报得出格的高,他没有表扬他的积极行为,反而压缩了那个不切实际的数字。就是这么件小事,她和东唐村的人至今念念不忘,直说他好啊直杠脾气啊……
“原先那个苟社长,总是嫌干部报‘光荣粮’报得少,总要往上加哩!你倒好,往下码!”
“社员也得吃饭嘛!”他平淡地说。
“那个苟社长可不管社员锅里有没有米下,只管叫多交‘光荣粮’,人一比,当然就说你好。”她实实在在地和他说话,不是恭维,“其实我也不知情,只是听人说你好。”
他颇得意,心里挺受活。好久以来,他已经受够了喝斥和谩骂,而根本听不到谁说他的一句好话了。这个女人毫不矫饰的话,徒地唤起他一种自信与自尊,一股作人的力量。
“俺屋里的人可没谁说你好。”她说。
“为啥?”他问。
“你还不知道吗?”她问,随之又自作解答,“你把俺阿公给撤职了,他成了‘四不清’下台干部,抬不起头,一家人恨你恨得咬牙!”
他默不作声,说不出话来。
他是以“四清”工作团长的名义进入河西公社的。他坚定不移地按照“四清”运动的工作条例领导了运动。“四清”运动进行了整整半年时间,春天开始,夏收后结束。有一批大小队的干部或因政治或因经济问题被撤职下台了,个别人受到了法律惩处。她的阿公——东唐村前支部书记的倒台即属此列。他怎么能忘记呢?她不说,他心里也清楚她的阿公恨他恨得要死。
“我家那个鬼扯旗造反,就是替他老子伸冤出气……”她很坦率。
“我明白。”他说,他早已明白这种关系。整个河西公社甚至河口县里以唐生法为首的造反司令部下纠集的人马,几乎纯一色是“四清”运动时受到冲击的干部或者是他们的亲属和族里人。他“亮相”怎么能“亮”到他们一边呢?他对她说,“那么你呢?你恨我不恨?”
“你整了俺阿公,又没收了俺家粮食,还赔了五百块,我自然也该咬着牙恨你才对。可我……恨不起来。”她依然说得很冷静。
“为啥?”他也奇怪,不明其中原因。
“唉!”她叹口气,“我娘家爸是贫协主任呐!他在‘四清’中当了贫协主任,又入了党,是你的工作组的积极分子。这下复杂了,两亲家分成两派了,自‘四清’以后就不来往了,见了面说不到一搭嘛!文化革命开火了,娃他爸扯旗造反当司令了,俺娘家一家人都参加了‘联合’那一派。你说,我该咋办?”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