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淳像是终于发现了他们一样,装出一副严肃的态度扫视一番,意思是“今天不是有课吗怎么在这儿又想逃学?”
学生们一个个低了头,像缩在翅膀里的鹌鹑。
而一旁的“小白菜”暗自磨了磨牙,不好当着小孩的面开战,只好转移话题:“今儿来我家有事儿啊?”
“还书,”顾淳自然地掏出一本《纲鉴录》——那书很旧了,封页都掉了一半,留了个带着毛边的豁口,纸页也已经发了黄,“既然门口见到你了,就请代为转交致谢。”
桑大娘的亡夫是个读书人,人走后,桑大娘还念着,就把他的书都留了下来,但她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白城也几乎没人研究这些。也就是一年前的一个傍晚,顾淳应邀来吃饭,偶然间看到了,便问能不能借来一阅。
桑大娘痛快地答应了,还说她丈夫生前便喜欢和年轻人谈论政事与文学,这些书屯着也是积灰,顾淳想看什么看什么,也不必急着还。要是她丈夫还在世,一定把顾淳当半个知己。
《纲鉴录》是编年体,上至周朝,下至大雍开国之初,公孙瑜翻了几页,觉得和曾经课本里《资治通鉴》选段是一个类型,和顾淳之前借的什么《赋话校证》差的挺远,暗想道:“这穷书生还会潜心研究治国之道啊?”
即便是日常瞎聊互怼偏多,认识这么久,公孙瑜和顾淳也不免聊到过充满书卷气的东西,她对顾淳读书的风格还算有些了解。这人并非不求甚解,而是每借一本,都会细细研读,研读到都快背下来了,有时候还引经据典地反驳公孙瑜,让她一个高中理科、大学商科出身的无从还嘴,只能腹诽顾淳简直是个移动的复读机、大梁版唐三藏。
“大梁版唐三藏”适时地嘴欠道:“《纲鉴录》这书好得很,有人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阿瑜你有空也多看看。比如那个叫唐忌的谋士,就和你一样想挣钱,当时在他的国家搞出了一套……”
公孙瑜迅速把书收起来,回了顾老师一个白眼,接着对旁边站成一排的孩儿们一挥手:“来来来,给你们开开眼。”
而那群小崽子非常不给面子,一个个憋屈的很,偷偷瞥了顾淳,又互相交换了眼色。
歪猴:“这么倒霉,顾老师又该找我爹告状了。”
张昉:“歪猴,快上啊,你不是最能扯吗,随便说两句。”
歪猴看了看燕子和张黎,他们沉痛地点了点头,表示和张昉统一意见。
歪猴想了想,觉得今天要逃学不挨唠叨、回家不挨骂,还要达到挣点小钱的初始目的,只能抱阿瑜姐大腿,便磕磕巴巴地扯起来:“顾,顾老师,我们觉得阿,阿瑜姐,特别厉害,跟她能学不少东西呢,顾老师您不是教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柳暗花明又一村’吗?不如我们今天跟着阿瑜姐动手操作……”
燕子小声嘟囔道:“不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吗……”
可惜歪猴没听到这句外援,自顾自地继续扯白:“而且,顾老师您和阿瑜姐关系这么好,阿瑜姐想必也是个很有内涵的人……”
顾淳忍住笑意:“你从哪儿看出来我们关系好的?”
歪猴顿时卡壳,“啊”了半晌,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有天放学无意间听到顾淳和顾烨的聊天,好像是顾淳要给公孙瑜准备礼物,便觉得这大好素材用在此处正合适:“顾老师不是要给阿瑜姐准备那个,鸡,鸡,鸡礼物?”
剩下的三个人一个抬头,一个低头,一个把头别向左边,纷纷表示不认识这位同学。
公孙瑜莫名其妙:“顾老师,你要送我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纲鉴录》这本书是我编的QAQ,所以唐忌也是个虚构的人,后面会写到他的经济思想,不要当真……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宋神宗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第5章 立心
同样听到了顾淳和顾烨那番对话的张昉终于忍不住了:“阿瑜姐,是及笄之礼。”
公孙瑜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自己在这个世界马上要过十五岁生日了。
还没穿越过来的时候,她的父母其实是和平离婚、各自又成了家的。他们并不是对她不好,而是公孙瑜在心理上有条跨不过的鸿沟。她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是“没人爱的小白菜”,而且从高中毕业就打遍各种零工,什么咖啡馆店员、数理化家教、出国英语培训班助理全都干过,可能是为了赌气证明自己可以过的很好,也是因为沪城消费水平太高,她想要的又太多。有几个正值大好青春的小姑娘能抵制漂亮衣服和不同色号口红的诱惑呢?节流毕竟有限,最后只能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