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群莲的父亲和王家当家主子王耀邦是好友,所以才会结下这门亲事,君莲父母意外双亡时,她才七岁,当时王家本来有意那时就要迎她过去做童养媳,後来因当时出嫁没多久的姊姊,愿意负起养育她的责任,所以才会拖延至今……
都儿岭、王家,成亲……君莲望著前面崎岖不平的山路,心中愁绪更浓,未来是吉是凶,只能让命运来安排了。
☆☆☆
都儿岭都儿镇。
王家门前,一大早就聚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儿岭上百来户人家全都挤来这个小院子中了。
每个人都争相顾盼,想看王家的新媳妇何时会到?
王家是都儿岭的第一大户,有良田、瓦屋、牛羊猪马、长工两名、及数十枝猎枪。
都儿岭是个老山镇,此处居民多半耕十猎,王家也不例外,但在传到第七十三代,也就是目前镇长王光祖时,却不爱猎枪、锄头,只爱书本,王家倒也大方、送光祖到山下省城念书,出人意表的念回一个举人。
自此王家身价高涨,要知道数百年来,方圆数百里内的山镇,没出过几个念书的,更甭提举人,怎能不教人刮目相看?
王举人原本也要培养独子王耀邦念书,考取功名,谁知这个儿子,只爱拿枪杆、骑马打猎,对书本一点兴致都没。
很讽刺地,王耀邦虽是武夫,但生出的儿子却又是个只爱书本、不爱枪杆的人。
不过即使王书尧不爱拿枪,可是在他爹硬逼下,倒也学了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
王书尧喜好念书,王光祖便让他进大城市念书,现在是北大一年级的学生,趁著暑假返家探亲,却在路上受了风寒,引发肠胃旧疾,身子骨愈来愈差,大有一病不起的迹象。眼看药石罔效,众医束手无策,王书尧的母亲郑氏,跑遍所有顾字祈求众神,保佑这唯一的独子,但仍未见起色。
後来经过一个算命的指点,说需靠冲喜方能见效,於是才会要求孟家提前完婚。
王举人对冲喜一事,一直不表赞成,他认为诸医都无法可施,冲喜又如河?何必还要害一个小姑娘,误其终身?但在媳妇坚持之下,只好抱著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姑且试之。
今天虽是大喜之日,但新郎倌的身体不仅没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整个人昏迷不醒,对外面的事一概不知,而王家除了门廊上挂著红彩,厅上燃著红烛之外,也没有任何喜气,倒是都儿领上的其他居民对此兴致为浓厚,纷纷停下手边工作,涌到王家来观看这难得的大事。
「怪了!怎麽还不见陈老爹的踪影?」李家大婶嗑著瓜子,边吐壳边说道。
「就是呀!吉时快到了。」林家大妈说道。
「唉!也真是的,不知道王家少爷可以起来行礼吗?」吴家老姑妈问道。
「八成不行,今天一大早,他们还差人到山下将刘大夫请上来。」朱家大汉说道。
「真的,小媳妇一进来就要守活寡……」最爱道人是非的葛家大妈说道。
「你呸!臭婆娘,少在大喜之日出秽言,讨不吉。」金老爹丢她一个大白眼。
「我说的是实话……」
「呸!呸!」
从早上争到下午,随著吉时将近,众人既紧张又好奇、从山下请来的吹鼓手都都闭著眼坐在墙脚打盹。
突然镇口有人跑过来嚷道:「见著了,新娘子来罗!冲喜新娘子来罗!」
顿时!整个王家庄院起了骚动,吹鼓手忙不迭爬起来,手忙脚乱开始吹着曲子,王家长工立刻燃起鞭炮。
僻哩啪啦的声音震天价声,和著吹鼓手李著四季相思的调子。开始闹起来,总算有办喜事的模样。
王家老太爷在儿子牵扶下,到厅堂上坐好,王耀邦及郑氏则随侍一旁。
在村中小孩簇拥之下,陈老爹拉的人力车,叮咚叮咚来到王家门前。
穿著大红大花的媒人婆,上前将新娘子扶下车来,原本一直等著的三姑六婆更是争相挤向前,对小新娘子评头论足。
「哟!好俊的丫头。」从红纱下窥见新娘子的面容,立刻引来众人的惊艳。
「可不是吗?瞧她那身细致的皮肤,白得像萝卜。」吴家老姑妈啧啧称道。
「什麽萝卜,真不会说话,是豆腐,那种嫩白豆腐!」
「瞧瞧那小嘴,红得像鸡冠花!」
「去!去!只听人家说过樱桃小嘴,没听过用鸡冠花来形容。」
「……」
君莲低著头,一颗心跳个不停,心里害怕得要命,但她力持镇静,这里没有她娘家的人护著,只有自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凌修
王书尧
孟君莲
天灾人祸
英雄美女
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