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醉流云(3)

2025-10-07 评论


对于拓拔贤的阴谋,箫瑾早已心中有数,自登基以来,他便开始着手防御,暗中向边境调兵遣将,加强防务,甚至还在西北几个省秘密设立了粮仓,为万一爆发的战争积蓄粮草。

但毕竟,箫瑾是不愿看到战争的。所以,对于西羌欲结秦晋之好的建议,他没有反对,对于婚姻,他并没有什么期望,他明白身上肩负的责任。女人嘛,无论是哪国的,只要能诞下轩龙未来的继承人就行了。而这个西羌公主,还能带来两国和平,那更是求之不得了。

不料,他竟然忘了自己有这个有“恋兄癖”的皇妹。这个爱兄心切的妹妹,竟在听说皇兄亲事的当天夜里离家出走了。

箫瑾面上平静,内里却是忧心如焚。这个宝贝妹妹,从小在宫里长大,什么人情世故、江湖险恶,一概不知,身上虽有几手高人真传的武功,可是毫无实战经验的她若真遇上什么危险,还是难以自保。最要命的是,这位“男性过敏症”患者看到满街的“丑男”难保不吐个翻江倒海、天昏地暗。

真是越想越可怕,箫瑾已不敢再往下想象皇妹未来可能出现的惨状了。

一定要尽快找到她。

箫瑾盘算了一下箫璇的可能去向:箫璇一直向往江南,而金陵正是国舅体国公的所在,十有八九,箫璇是往那里去了。

想到这儿,箫璇立刻传令下去:秘密向江南寻找。

****

十天后。

“皇上,皇上?”王丞相小心翼翼地问着。

“她不回来?”箫瑾双眉紧蹙。这十天,他已越来越没有耐性了,派出去的人先是音讯全无,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竟然带来这种消息。

深知皇帝兄妹情深的王丞相劝道:“皇上,下面的人是在江南找到公主的,公主她现在正住在一个村姑家中,一切安好。”

“她干吗不肯回来,难道要朕亲自去劝?”箫瑾有些恼火。

“皇上,公主她年纪尚幼,对皇上……又感情深厚,一时赌气也属寻常,相信她不久便能回心转意了。”

“可……”箫瑾还是不放心。

“皇上,请宽心,臣还有要事禀报。据西北厅的暗探报告,西羌最近又有异动,近一个月来,西羌人我国的商人游士一下子多了几倍。”

“是有些可疑。”箫瑾略一沉吟,“我们一定要严加防范,皇宫及各地方州府衙门都要加派人手,绝不能有闪失。这件事,你亲自去办,要秘密传旨,毕竟现在是和西羌关系处于非常时期。”

“遵旨。”王丞相不禁佩服这个青年君主的睿智,退下殿去办事了。

这却还不是箫瑾考虑的全部。他在思考西羌的目的。他忽然惊觉,会不会是箫璇流落民间的消息泄漏了出去,西羌想挟持她以要挟自己?他一下子担心起来,脑中飞速转过了千条计策,却均觉无用。

目前,其它一切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除了箫璇的安全。

思索良久,他终于定下了最后的办法——亲自出宫。

虽然这太过冒险,但权衡之下,也惟有自己能劝回这个任性的妹妹了。夜凉如水,新月如钩。

慕容箫瑾倚在客栈的窗棂边,凉风习习,拂过衣衫,让他不禁想起刚刚见到的那个竹林小屋。

打从扮作侍卫,利用金牌混出宫来后,箫瑾便马不停蹄地赶来江南,终于在这晚抵达箫璇落脚的小镇。迫不及待地,他赶往箫璇所借宿的“农家”。

当见到那一片竹林时,他便发现自己原来的想象出错了。原以为是一个前地后院的农舍,却不料眼前乃是一片山林。

秀美颀长的翠竹掩映着一间竹屋。月淡如纱,轻轻地笼在竹海之上,屋中一点灯光,与月色相衬。微风拂过,竹涛翻涌,和着节拍,送来阵阵古琴音韵。

那一刻,好像天地俱静,月也聆,竹也聆,琴声悠悠,仿佛可想象一双纤纤素手正在拨弄弦情。

琴声如泣如诉,似含千般愁绪,又糅万种叹息。琴音缕缕,弦思声声,如一行飞雁直上青天,雁声唳唳,却啼不尽愁情万千。

箫瑾心道:箫璇绝无可能作此弦音。她年方十六,上有母亲兄长眷宠,下有百官万民尊崇,金枝玉叶的她无忧无虑,怎么也弹不出如此含愁带怨的曲调。

难道竟是那村姑所奏?想到这里,箫瑾不禁暗暗称奇:听这琴音虽然愁思绵长,却决非是流于感花开叹花谢的市井之调。这乐声中带着一丝无奈,更有三分恬淡、几许随遇。

琴声中的这几许与世无争似乎感染了箫瑾,让他竟生出些许归隐山林的念头。但他随即哑然失笑:自己怎可能有归隐的时候?!虽然二十年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让他感到疲倦,但他也深知:作为一国之君,自己肩负的是天下苍生安居乐业之重负。如今虽然时局初定、天下太平,但强邻虎视、内贼窥伺的形势却让他一刻也不敢放松。打一登上皇位,他的命运便如一柄出鞘的剑——再也不能为自己的个人意志所支配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流舒 慕容箫瑾 上官云若 茫然若失 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