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同携手(3)

2025-10-07 评论


可惜,颠沛流离的年头儿,好人都下地狱去找阎王老爷申诉了。

阳世间,竟然没人能制坏东西!

以致天老爷儿不长眼,让恶人当道的多,好人只得做冤鬼。不甘心冤死的,就来个一走了之。走不掉的只好闷不作声,让时势继续坏下去。

也在这时候,老百姓不再看「天」吃饭了,而是仰望自家州县掌握兵政大权的节度使了。

而说到这个节度使,也是有好有坏的:好的,他们就希望大老爷他长命百岁;若是不幸碰上了坏的,除了自认倒楣以外,总忍不住要在背地咒那些贪官酷吏早死超生,然後继续逆来顺受地将日子过下去。

直到又有那么一天!

城里的人敲锣打鼓,争相走告地嚷。「『朱梁』垮了!『朱梁』垮了!兴唐有望啦!」

原来打著「振兴李唐、安家定邦」为号召的李存勖,推翻了朱温的政权,重新建立了「唐」!

这消息是再好不过的了!

可消息传到穷乡僻壤时,衣衫褴褛的村民竟没有一个雀跃欢呼的。

他们仅是张著深洼的空洞眼珠,仰望当头酷日一眼,然後一个接著一个弯下腰,无动於哀地继续锄著那几畦龟裂多时的黄土,碎念了几句,「老天迟迟不下雨,这把大麦种籽什么时候才撒得?」

怕的是要像去年一样,「不见青苗空赤土」了!後唐建国九年(西元931年),时值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任帝位逾六年,年号天显。

这一年,耿毅十五岁,随著执剑按盾的季叔耿豪,从老家幽州往京都洛阳前进。

一路上叔侄并驾齐驱,在马背上聊著一些大人物夺取天下的故事,少不了要说一下哪几个皇帝死,或是哪几个皇帝失踪等民间轶闻。

等到无话可聊时,做侄儿的人便掏出怀间的小笛,吹奏几阙小曲,即使荒腔走板,做叔叔的也不嫌恶。

反正漫漫长途里,也算是消磨时间。

「爹怎么突然应允我跟叔叔您上京呢?」

「这件事,说来话长。」

耿毅一脸期待地看著小叔道:「长才好,我最爱听整夜的故事。」

听年长者说故事算是耿毅练拳习武、帮忙农稼、吟诵古文以外,闲时最喜欢的一件事了。

因为北方的天空入夜早,民居习惯在天黑後便下工,天冷日不光,大夥闲来无事,头顶著满天星斗,围聚在温暖的火炉前,拉尖耳朵听老一辈的长者说故事。

故事内容不外乎神怪、民间传说,与各朝各代王公贵族与绅士豪杰的轶闻。

老长者仗著能说善道,讲到激动热烈处,脸上的表情与肢体上传达出来的活劲儿特别逼真,让听众有身历其境之感,纵使口中呐喊出的内容千篇一律,故事重来复去的,听者也不觉得无聊。

耿豪了解侄儿雀跃的心态,睨了他一眼问:「可知道你爹在担任幽州观察史以前,是做什么的?」

耿毅眨了一下眼才答道:「军人吧!」

「什么样的军人?」

「这……打仗的吧!其实我也不太清楚,爹爹从没主动跟孩儿提起过,问城中耆老们,他们又都不愿多谈,所以我实在也不知道爹爹以往干过什么好事。」

「好事可多著呢!」耿豪脸上有一种骄傲的表情,向不知愁滋味的侄儿娓娓道来。

「你爹是本朝的开国大将,战功彪炳,年少时还曾追随过前唐的赤胆英雄『晋王爷』,在『晋王爷』麾下服过役。」

「季叔,您口中的『晋王爷』莫非就是说书先生口中那位倾毕生之力,讨伐过黄巢与朱温的武皇帝——李克用?」

「正是。你爹当年与『晋王爷』可是一同出生入死地追讨过朱温的,後来『晋王爷』壮志未酬身先死,将讨伐朱温的遗愿交付给他的亲生儿子李存勖。」

「李存勖?季叔,您说的这人莫非就是我朝的开国皇帝?」

「没错。」

「侄儿对他有印象呢!」因为五年前他驾崩的消息传到幽州时,耿毅也有十岁大了,能将事情牢记在心。

「你爹念在『晋王爷』的遗命未完成,也就倾全力帮著李存勖稳住人心。李存勖不愧为将门虎子,真的排除万难,从朱温手中取回了天下,不仅如此,还大胜契丹人过。」

「啊!这一段事我也听说过了。说书先生说到英明的李存勖是如何杀狗贼时,我们皆一致鼓掌叫好,可是每每到此,就没下文了。真格儿的杀风景!」

「那是因为李存勖的确英明个屁!」耿毅说到此处,也顾不得犯下大讳,不以为然地往地上重啐了一口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蛮 耿毅 耶律檀心(李檀心) 古色古香 战乱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