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华被欺负成了习惯,脾气养得忍让谦恭,很懂得察言观色,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因此虽然霁华文武兼备,并且是所有兄弟当中,唯一一个样样都能与他旗鼓相当的弟弟,但霁华从来不强出头,也从来不争。
若不是眉心那颗朱砂痣,若不是霁华事事懂得谦让,这个龙位说不定不会是自己来坐了。
「皇上找臣弟来,是想商议什么事吗?」
玄武帝的思绪被打断,忽然想起,回身从御案上拿起一封奏折递给霁华。
「这是参两江总督苏承应的折子,你拿去看看。」
两江总督苏承应?霁华怔了怔,是五年前替闺女苏含羞与艾刹退婚的那个苏承应!
「是他——」这么多年来,他忙着整顿户部与清理刑部,几乎忘记苏含羞了,这封奏折勾起放在他心中不甚愉快的那一段记忆——
女儿不喜欢那个有朱砂痣的王爷,就算嫁不成艾刹,也宁可嫁给守宫门的侍卫,好过供奉那个长成观音菩萨样的王爷!
当年苏含羞这些话真够刺伤他的,如此不屑他的女人她还是第一个,不过话说回来,他毕竟是苏含羞和艾刹婚事的间接破坏者,心中对她不无一丝愧疚,不知她返回江南后,是否已经另择良缘了?
事隔多年,虽然只依稀记得苏含羞清丽的容貌,但是她在父亲决定退婚当时备受打击的神情,却在他的脑海里烙印得很清晰。
霁华思潮起伏,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封弹劾苏承应的奏折上,才看了两行,脸色便凝肃起来。
「早就怀疑苏承应的操守有问题,却不知道他居然还是一个虐民的昏官。」霁华拧眉冷笑两声。
「江苏发大水,田里颗粒无收,国库拨两百万两赈灾,他竟私自吞没赈银,明目张胆地欺君,朕当务之急是要派人去彻查清楚他到底贪没了多少赈银?一旦查明属实,朕不只要摘掉他的顶戴,还要拿他的项上人头。」玄武帝神色激愤地说。
霁华看完了奏折,轻轻将它合好,凝神细思。
玄武帝来回踱步,一边问道:「你看派谁任钦差去彻查苏承应比较合适?」
「我去。」霁华下意识脱口而出。
「你!」玄武帝愕然回望他。
霁华意识到自己的反应过快,不自在地笑了笑。
「臣弟最近终于有时问闲下来,早就想到江南走走瞧瞧了,听说江南出美女,臣弟正好藉此机会看看秦淮河畔的风光。」他从容不迫地笑道。
「你都二十三岁了,玩心还是这幺重。」玄武帝在他肩上掏了一拳。「嗳,多少八旗文武官员想把女儿送进豫王府当福晋,既然闲下来了,怎么不去四处应酬应酬,挑个福晋好完婚呢?」
霁华淡然一笑,豫王府里虽然多的是艳姬美婢,八旗文武官员中也不乏姿容灿丽的格格们,但他从来不曾为谁动心过,以致到了二十三岁,福晋的位置仍然空悬着,不过奇怪的是,他却偏偏对匆促见过一面的苏含羞,经过了这么多年,还依然牵肠挂肚。
或许是心中对她那一丝愧疚在作祟,藉此机会打探她的近况,若她已觅得良缘,正可了却他一桩心事。
「我可不想这么早就娶个人回来管我。」他呵呵笑了两声。「天地如此辽阔,等我玩遍了皇兄的这片江山再说吧。」
「当了钦差大臣要忙着查案,哪还会有什么闲情逸致玩?江南你想去就去吧!朕另外找个钦差去查案,你只负责专心玩乐就得了。」
「这样不妥,倒像臣弟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无用王爷,皇兄国事烦琐,臣弟能帮忙的就一定要帮。」当个彻查贪官污吏的钦差不是什么有趣的差事,他冲动地一口接下,无非是因为这件事间接关系到了苏含羞。
「九弟,有你在朕的身边,是上天给朕的厚赐。」玄武帝目光柔和地望着他。
霁华温雅地微笑。「能与皇上成为兄弟,是臣弟之福。」
兄弟两人相对畅笑。
☆☆☆
京杭大运河上,一艘官船往南徐徐而行。
船头甲板上昂然立着一个身材匀称高挑,气度飘逸非凡的年轻男子,神态散淡悠闲,远眺着清奇秀丽的两岸风光。
「九爷不曾到过江南吧?」户部侍郎胡康安站在霁华身后几步,微笑问道。
「不曾。」霁华滥和地淡笑,极目望着远方如画般的水光山色。「听说胡大人曾任江苏巡抚,有胡大人领路,相信本王爷定能不虚此行。」
「臣愿效犬马之劳。」胡康安谦恭地一躬身。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齐晏
霁华
苏含羞
古色古香
豪门世家
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