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约(5)

2025-10-08 评论


一回到家,已过晌午,见寒梅未归,寒文随即令家人仆役到处去寻找,自己才要踏出门,就听见仆人喊道:“员外,小娘子回来了!”

那喊话的仆人刚要撑船出去找小主人,谁知船还没解缆,远远就见到一艘小船从河渠那头摇过来,仔细一看,坐在船头的不正是他们家的小祖宗寒梅。

原来周家留寒梅用过午膳后才让周访烟送寒梅回家,寒梅虽千万个不愿意,但也想不到该怎么回绝。吴兴城不大,附近她熟得很,遂让周家的船夫摇船从渠道送她回寒家。

江南水乡到处都密布构渠水道,事实上往来的居民多以乘小船往来,水道上的交通是相当频繁。

寒梅坐在船头,远远就瞧见她阿爹站在她家小码头边等她,还没近看就感觉得到他的怒气。

寒梅皱眉,转对身边的人道:“你说你会帮我跟阿爹说,不会让我被他打,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喔。”她不得不向周访烟求助,免得待会儿死得太难看。

周访烟顺着寒梅的视线望去,看见不远处的码头上站着一堆人,其中一名黑汉子正怒气腾腾的望着他这条船,他随即明白寒梅跟他低声下气的原因。

笑了笑,没回答寒梅的话,他转身吩咐船夫道:“将船停在那码头边。”

船夫答应了声,熟练地将小船停在主人吩咐的地方。

船才靠岸,寒文便大步上前,将寒梅从船首抱了起来,威吓喊道:“寒梅!”心里却谢天又谢地:幸好女儿平安无事,否则他怎么跟死去的妻子交代?

“访烟哥哥,你快帮我解释。”寒梅怕被处罚,向伫立一旁的周访烟求救。

寒文这才注意到送女儿回来的少年,是一张没见过的生脸孔,“你是?”

“他是周丞相的公子啦。”寒梅插嘴道,希望转移父亲的怒气。

寒文本是极好客热情的人,听周访烟这么一说,想也知这是女儿打扰了人家,连忙邀周访烟到家中,令仆人奉茶。

附近的邻居听说寒家来了一位贵客,全过来寒家想见见贵客,顺便凑凑热闹,没几下子,寒家客厅便被挤的水泄不通。

周访烟见状,笑了笑,寒暄了一下便告辞。这里的人比京里的人热情又直率多了,也许回到爹的故乡居往,是挺不错的主意。

“啊,这么快就要走啦!”寒文不掩遗憾地道。才刚和这少年聊得愉快呢,吴兴这地方什么都好,就是识字的人少,难得遇上一个健谈多学的人,才打算好好聊聊,谁知他这么快就要告辞。

“寒伯父,家父家母随时欢迎您到家中小叙。”

“好,好,谢谢你送寒梅回来,改日我定带寒梅到府上赔罪,小女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寒文爽快地道,转头又喊:“寒梅,还不来送周少爷回去?”

寒梅早巴不得周访烟快点离开,听到寒文喊她,她连忙答应了声,大步地跑出来,送周访烟到屋舍后的泊船处。

周访烟踏上小船,寒梅在寒文身后睨着他,他微微一笑后,令船夫开船,小船逆着水流往上游摇去。

说来也巧,寒家与周家依着同一条水道而建,周家在上游,寒家在下游。水道引进的是太湖与长江的水。

初来水乡的头一天,他便有预感将会爱上这块土地,这是什么道理呢?

或许源于他体内流有与他父亲相同的血液,那是一种对于土地不可错认的乡愁,抑或是……

视线被一株江边的梅树所吸引,他噙起笑意,带了点高深莫测。

上回寒梅闯祸,寒文念在爱女平安回来,又念在寒梅的脚受伤,对寒梅除了口头教训几句,罚她禁足半个月以外,并没有严厉的责罚她。

这一日,寒梅的禁足令尚未被取消,还被强迫在房里学习刺绣,吴兴盛产丝绸,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纺纱刺绣,每个吴兴女儿都有一手好绣工;独独寒梅对女红不拿手,天天只吵着要和阿爹去搭桥盖屋。寒文实在担心以后寒梅会找不到好婆家,趁着这几日寒梅较安分,请来几位擅长女红的女孩儿陪寒梅绣纺纱。

寒梅的闺房内,大清早便挤进了三、四个十三,四岁的少女,个个都大寒梅好几岁,寒梅被围在她们之间,心不甘、情不愿地操起针线,绣不到半个时辰便满头大汗,想溜又溜不掉,苦不堪言。

看着几位少女边谈笑便刺绣,寒梅不禁开口道:“姐姐们,我们这几天都窝在房里刺绣,腰杆子都快挺不直了,今天就让人家休息休息嘛!”她可怜兮兮地哀求。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卫小游 周访烟 寒梅 青梅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