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心不对妾意(2)

2025-10-08 评论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吹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望江南》

历史长河悠悠,总是夺了焉支又失了焉支,于是,改朝换代的事每过这么几百年,总要经历一次。这一年,洪武帝朱元璋驱逐了蒙古皇帝,中原大地再次成为汉家天下。

在时光的长河里,再英武的人也无法与岁月匹敌。秦始皇如此,汉武帝如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亦如此。

洪武三十一年,洪武帝朱元璋亦同样敌不过死神的召唤,少年天子朱允炆匆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建文帝的亲叔叔起兵造反。

此后历经了数年战乱,天子之位终于落在朱棣的囊中。

这一年正是建文四年。

于是,史书上便有了“孝孺舍身全节,成祖一诛十族”之说。

于是,永乐元年的宁海,一场血腥的浩劫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自永乐帝夺得天下之后,朝中最关心的莫过于立太子之事了。

永乐帝的四子中,燕南平是庶出,不具有继承大统资格,其余三子,以老二朱高煦最有本领。姑且不论朱高煦的相貌奇威,善骑射,智慧善战,单就他多次救驾于危难之际,当今天下,应可说有他一半的功劳在内。

洪武帝在世时就有立长子的规矩,故世子朱高炽虽然能力不如次子朱高煦,可朝中仍有不少大臣赞成立他为太子。

至于那老三朱高燧,虽然军功比不上朱高煦,伪善比不过朱高炽,身边却也有一班谋士策画着想将他拱上太子之宝座。

永乐元年,太子之位仍然虚悬。

朝廷局势诡异,满朝文武官员无不睁大眼睛,在三正皇子之中寻找他们未来的靠山。

☆☆☆

在高阳王府的花厅内,主宾对坐,气氛凝肃。

“皇上派王爷去处理方孝孺之事不知是福是祸?”开口的是淇国公丘福,他和驸马爷王宁都是朱高煦的忠实拥护者。

“当然是皇上看重高阳王的表示了。”驸马王宁非常乐观,“说不定王爷一从宁海回来,皇上就会宣布立王爷为太子了。”

心宽体胖的他,就算是天塌下来也能当成大被盖。

“术赤,你的意思呢?”朱高煦蓦然出声。

术赤是他的谋士,也是他的知己。

“这也许是王爷的一个转机。”术赤回答得很含蓄。

“只是也许?”朱高煦挑高了眉。

“世事难料嘛!”面对朱高煦的质问,术赤只是浅浅一笑。

在他的心里有着一股淡淡的不安,毕竟,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一个不小心就会留下嗜杀的恶名。何况,他总怀疑皇上诛杀方孝孺十族的动机并不单纯,因为永乐帝并不是那种会让怒气冲昏头脑之人。

“术赤,你这牛鼻子老道卖弄什么玄虚,还不从实招来?”丘福戏谑地做出逼供状。

自从和尚姚广孝成为燕王的谋士,助他夺得天下之后,朝野间就兴起请和尚做门客的风气。当然,术赤可不是那些靠招摇撞骗为生的假和尚,事实上,他与和尚的渊源只限于他师父是个和尚而已。

“谁招谁还不知道呢!”术赤戏谑地抓住丘福颔下的三绺青须。

“好了,你们别闹了。”王宁忙着打圆场。

“你们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朱高煦望着窗外。

天际风起云涌,这气候诡异得很,就像这些天朝廷里的局势一样。

他们三兄弟对这太子之位都是势在必得,毕竟,当上太子就会是未来的君王,谁又能舍得放弃坐拥天下的机会呢?

相对于老大的装模作样、老三的欲盖弥彰,他可是大大方方地表露出自己有问鼎的念头──

皇帝的宝座,他总有一天要坐上去试试看!

“你们都闲得没事做吗?”朱高煦出言下逐客令。

“那──我们就告辞了,愿高阳王一路顺风。”丘福与王宁识趣地告退。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因有多年默契,朱高煦敏感的察觉到术赤似乎欲言又止。

“我曾悄悄为您卜了宁海之行一卦,不是吉兆。”术赤的脸色凝重。

“你该知道我不相信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

“皇上派你去诛杀方孝儒的十族,其实很不妥。”

“什么意思?”

“你恐怕会背上嗜杀的骂名,这将不利于你得到民心。”术赤担心地道。“也会成为你角逐太子之位的障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那颜(圆悦) 朱高煦 方梦吟(方施) 天之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