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未见,他几乎难以一眼认出眼前的大姑娘便是昔日雅气未脱的少女,所谓女大十八变,如今的她可也是亭亭玉立。
"多谢先生挂念,小女子一切安好,适才先觐见吴王,又见过西施娘娘,才来拜见先生,让先生久候了。"
"想必姑娘有话要说,但说无妨。"
伍子胥明白这少女说话向来留三分情面,听她主动提起吴王,便知她有话要说,所以也不多迂回试探,识人清明一面可显示出他的睿智确实过人。
"馆娃宫的富丽堂皇与千人冢的凄凉苍景、西施娘娘的绝世美貌与上国大王的好大喜功,这样强烈的对比,令小女子大开眼界了。"
她与伍子胥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才会如此放心地直言不讳。
南方圣巫女的最高巫术为"摄魂术",修习此术最耗"悟力",但自她学会为他人设下结界的"戒灵术"后,始终无法突破学会最高的巫术"摄魂术"。
因她自小体弱多病,销蚀心神,於是迟迟无法开通最后的智能,帝巫女大人知她所苦,便指引她一条明路,这条明路,就是伍子胥。
三年前,她遵照帝巫女大人命令,特地赴往吴国与伍子胥一会,两人一见如故,教学相长,她果然灵智大开,轻而易举的习成"摄魂术",并且不再维持著女童模样,慢慢身子圆润了些,也修长了起来,虽然自幼体弱长不了多少肉,却也有十八岁少女应有的身段。
相对於其他少女视为理所当然之事,她心存感谢,伍子胥在她心目中,与其说是忘年之友,不如说是恩人。
就在十来天前,她惊觉吴国之势将有骤变,并且有可能危及伍先生,於是快马加鞭,连夜飞奔至吴国。
一到吴国,她并没有先见伍先生,因为感应到吴王有见她的念头,便放了消息给当朝权臣,尔后也顺利进宫,觐见了吴王。
吴王正为宠爱的西施娘娘捧心病而著急,连忙请她入宫看望爱妃。
西施果真是顾盼之间楚楚动人的天仙美女,也因此她感觉到,尽管吴王曾经意气风发,但现下好逸恶劳、贪恋美色的他,只可能为国家带来灭亡。
她不在乎吴国兴灭与否,而然,吴国国势无可挽回,伍先生即便有通天之才,也只能郁郁终生,这才是她所担心的。
在见伍先生之前,她得先探清真正的局势。
上天赋予她特殊的能力,并不代表她通晓人性,所谓人性,只有与人相交才能探知。
"唉!大王恼我,恐怕是不会再听我一言。"伍子胥这声叹息不为自己,只为黎民百姓,王不纳谏,他也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吴王为何要恼先生?"她问道。
"大王度过大半戎马生涯,现下只有安享晚年之念,我一番进言,自然违背了圣意。"
残月起身,拾起几上一只豹子造形的青铜铸器把玩手中,慧黠的智光在她水蒙蒙的眼眸里清澄的闪亮著。
"听说豹子相准猎物后,必会装腔作势,然后伺机而动。"
"想不到连姑娘也看出来了?"
此女年纪虽轻,却不现内里光华,应对进退掌握得宜。可惜身为女子,若能当朝为官,必有一番作为。伍子胥又是一叹,不由得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
他膝下有两子,亲生儿子伍封承袭父风,小小年纪便学富五车,可惜性情稍嫌软弱,对国家大事更是云淡风清,不肯为政。
义子刑彻果毅敢为,以他的能力,原来是能够得到大王重用的,可惜他处事不够圆滑,更加不愿遭人使唤,加上自幼苦练武艺,已然练得一身本事与傲骨,天下之间,也唯有身为义父的他能够说得动他几句。
枉费他一番心意,却教出两个不受教的孩子。如今吴国正处用人之际,跟前好不容易有合适人选,却不堪举荐,怎能不让他叹息?
他处处为国为民,却没想到一点──即使他举荐,吴王也不一定重用。
"姑娘说得不错,吴国最大的敌人,不是郑、楚两国,而是越国,然而真正可怕的敌人并非越王句践,而是越王身旁的军师范蠡与文种。"
残月却有不同的见解,"先生这话说得有理,但也许不全然是如此。昔日越王为保全性命,甘为吴王的马夫,住在肮脏的马厩,只求吴王的信任……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恐怕天底下也没几个人及得上了;虽说范蠡与文种智谋卓绝,也得有英明的君主赏识,而越王句践就是一个这样的君王;这样说来,越王句践不但为人坚毅,更有识人之能,也非泛泛之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蓉
刑彻
残月
情有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