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十里处有一大片的枫林,可能是气候的关系,这里的枫树是终年通红,所以城里的人就叫这儿为“泣血林”。
不知从何时起,这林子传出了闹鬼的传说,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说的人是绘声绘影,听的人是毛骨悚然,渐渐的人们就再也不敢接近这座林子。
一阵哀绝的琴声在林中回荡着,在日落余晖中更显得伤感,或许是琴声感动了归巢的乌鸦,那三两成群的归鸟也跟看琴音在凄绝处哀鸣,这操琴人的技巧是高,这琴音是美,可是村着这林子的传说却是令人心悸。
曲高和者寡,乡夫民妇不懂音律,只道是鬼哭神号,于是这林子更是没何人敢一窥究竟,而林子的怪事迭闻更是甚嚣尘上。
这个操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那黑衣的神秘女子孟冬月,她不是没有听过城里的人对这林子的种种传闻,却从来没有澄清的打算。一来是她本就不喜欢解释,再者这样的传说阻绝了外人踏入林子,这对喜好安静的她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所以她也从不觉得有任何解释的必要。
更甚者,她有一种冷眼旁观的兴味,看着一件莫须有的事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变成如此的真实,除了有一种觉得荒谬的好笑,更让她对人世的虚实升起几许的悲凉。
何为真?何为假?孰是虚?孰是实?全是人心的小把戏而已。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又有谁能肯定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或许连自己本身的存在也只是个假象……
她存在吗?孟冬月存在吗?现在这个操琴的女子是存在的吗?
可笑啊!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在看过这人世间虚实交错后,她已经什么也不能确定。
一个连自己存不存在都不能确定的人,她还能确定什么事呢?
“阿月,你今天在城里又听到什么消息了?”林子中一间极为简陋的木屋传来一个极为苍老的女人声。
“没事!嬷嬷!您醒了,饿不饿?阿月帮您熬了点鸡汤,正热着呢!”冬月停下了指间流泄的音律,起身进入小木屋。
“阿月,嬷嬷的眼睛瞎了,心可不瞎,你的琴音又急又乱,看来这事儿一定不小,今天在城里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跟你爹娘有关的消息?”一个年纪极大的瞎眼婆婆朝着冬月的方向说,由她衰老的脸色和急促的声音,感觉得出她的身体状况很差。
“嬷嬷!您别担心这事儿,来,让阿月喂您喝点热汤,看看阿月的手艺如何?”冬月急急的迎向前,对她来说,嬷嬷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阿月,嬷嬷的年纪大了,本来早该回去了,可就放不下你呀!你就忘了报仇的事吧!相信你爹娘也会宁愿你做个寻常人家的女孩子,找个好归宿,平平安安的过日子的。”
她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孙女心中的苦,可是阿月毕竟是个姑娘家,就算阿月是个男孩,孤家寡人的,又怎么动得了那些官大权大的人呢?
她实在是不忍心让阿月一辈子就这么的活下去,她已经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和儿媳妇,她可不想再连唯一的孙女儿都没有了。
“嬷嬷,您要阿月做什么都可以,就这事儿阿月是万万不从,若不是嬷嬷需要阿月,阿月一定去和那些恶人拼命。”冬月恨恨的说。
“阿月!”老婆婆急急的抓着冬月的手。
“嬷嬷!您别急,阿月说过的,只要嬷嬷需要阿月,阿月是绝不会去做那种事的,所以嬷嬷要阿月不去做危险的事儿就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冬月拍拍老人握在自己臂上那只枯乾得令人心惊的手。
“阿月,你这孩子呵厂老婆婆既心疼又无奈的喊了一声。
她就是知道若自己一死,再也没有牵挂的阿月可能什么也不管的放手一搏,所以即使她活得再累,也要撑住最后一口气。
冬月也知道自己是任性的要求,她是存心要嬷嬷不能放心的走,她知道嬷嬷的这口气是为了她而硬撑下来的,可是她仍自私的这样做,因为对她来说,如果连嬷嬷都离开她了,她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与其说是嬷嬷靠她照顾而生存,倒不如说她是依赖着嬷嬷而生存。
轻手轻脚的喂着嬷嬷喝了汤、吃了药,冬月细心的伺候着嬷嬷入睡,此时月已升起,清冷冷的挂上了夜空,为这入冬时节的晚上带来浓浓的寒意。冬月小心翼翼的用暖被将嬷嬷盖好,确定一切都安好后,蹑手蹑脚的出了屋子,她抬起头看见乌云渐渐的掩住了如钩的新月,夜色昏暗的一如她的心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丁千柔 裴冷筑 孟冬月(狄羽音、玉笛子) 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