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难了,方可以不会。
方可以是怎样的人。
阳光会灼痛她,纯洁会刺伤她。
她从审美上尊敬美好,但自己却难以做到。
她有表达欲的,总是些孤独、晦暗,敏感而幽微的心境,刻薄的讽刺与挖苦是奔腾在她血液里的本能。
强要她拍,便如强行把她塞进这身躯壳,要她阳刚、活泼,并灿烂地微笑。
所以与其届时场面拟人,倒不如体面的拒绝。
但拒绝也是需要技巧的。
方可以以己度人,对人类不择手段的工具理性始终怀有某种审慎的态度。
尤其考虑到自己毕业证还捏在人家手里,往后片子也还得送审,就更是如此。
李渡鱼看着一副温和长者且饱受排挤的随和模样,但他能凭搞批评工作混到夏影博导,成为感官电影扶持计划的专业顾问,在获得尤里卡技术突破后更是抓紧机会,接手主旋律献礼片拍摄任务…
反正方可以是不相信李渡鱼只是盏省油的灯。
自己拍,风险太大,但不代表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她穿越至今,除了一天到晚地肝得死去活来,也不是完全在闭门造车。
毕竟没有充分积累拍摄出来的作品是空洞且干燥的,而完全不关注现实、脱离生活的艺术更是不贴合实际的自嗨。
这个世界,影视文化发展到2030年,电视剧行业无论长短,在流媒体发展影响下,曾经流行一时的制片厂中心制重新兴起,此处暂且不提。
电影行业则正处于导演与制片人中心两种混合的模式。
导演,作为项目的艺术总负责人,掌控视听风格、表演调度和整体美学;
制片人则掌握项目总决策权,主导资金、选角、档期、发行,以市场回报为优先。
两者之间的博弈占据一部作品从立项到发行的绝大多数主线生命。
在此之前的电影发展史上,还有一个编剧中心时代。就是由编剧主导作品的精神内核,强调故事、台词与人物塑造。
“所以你的意思是,先制定一部合适的电影剧本,再找风格合适的导演?”
李渡鱼有些犹豫。
这会不会有点太狂妄了。
还是那个问题,第五代导演群体的权力结构太过稳固,加上自有其风格,各有各的靠山。框死电影剧本,相当于削弱导演很大一部分话语权,正常导演肯定不乐意。
权力既然已经被分享,再想夺回就需要理由。
方可以道:“剧本优先的前提下,即使作品拍摄效果未必多么惊艳,但故事内核却可以把关,由此保证绝大多数人的观影体验。且根据作品基调去选择导演,参考既往履历,也没那么容易翻车。”
这倒是说到李渡鱼心坎上了。
从李渡鱼中途接手这个项目以来,他已经度过了好几个心理阶段。
从一开始的摩拳擦掌大展宏图,到中间区区挫折攻艰克难,再到后面焦头烂额心急如焚…直到现在,他能想出来推刚出道一年多的方可以上台,可见已经彻底摆烂。
不求完美,但求完成。
志愿挑选一名愣头青,能拍完交差就不错了。
他一个搞文艺评论的,还能不明白方可以的电影风格、气质哪哪儿都不适合主旋律吗?
方可以多大年纪,拍戏时候一堆演员年纪比他大,他能有什么生活阅历去拍主旋律献礼?能压得住这么多老戏骨老油条?
加上一个靳茜都够呛。
主要是实在没办法,这几年的大导实在拉垮。
当年拍乡村农民题材出名的,现在拍城市生活里一个实习生住四合院山景房。
曾经探讨宗族制与父权压迫的,现在在人权都没有的时代背景鬼扯些民族共荣和世界和平,试图重新装裱历史。
倒是也有不忘初心的,过去在电影里研究艺术、生命与尊严的,现在在演技综艺上接着谈艺术与生命。
怎么说呢,在台下搞批评的时候觉得我上我也行,真上台筹备了,才发现我上也不太行。
别的不说,李渡鱼一想到前两年的一部主旋律,拼盘了名导+影帝+流量,然后拍出来一部逻辑前后混乱,镜头云里雾里的自嗨宣教片就觉得头疼。
票房血本无归也就算了,舆情评价太差,向来主张搞名气拼盘的何三被下台,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
思及此,李渡鱼也心态放平了。
对嘛,他现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怕啥。
就像方可以说的,剧本优先的话好歹剧情逻辑有保障,再差也差不过那部,顶多就是当制片会得罪人嘛。他一个搞批评的得罪的人还少么?
但是万一能搞成。
李渡鱼又开始幻想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不觉,方可可也是能上桌的人了[墨镜]
主旋律真是太难写了太难写了[裂开]加更等我理一理思路哈,这一块比较难。
——
以及,谢谢上章段评里小天使“向日丽”的论坛体~[亲亲]恭喜方方荣获新外号“方ok”,徐老二喜提“徐耀祖”荣誉头衔。
本厨子也是吃上口饭了【津津有味[奶茶]
第79章 脑洞的诞生
“这不对吧。”这个时候王院长就要表达意见了, “小方当初拍《秘密》的时候剧本就非常薄弱,怎么现在反而开倒车,要强调剧本了呢?”
严格来说, 在方可以的三部长片当中,王院长最不喜欢的就是《秘密》。
毕竟《秘密》的每个镜头都充满了对权威的挑衅与嘲弄,就算再瞎,王院长也是有本能的。
但作为一名导演,一名专业的电影从业者,从审美上他最认可的却也是《秘密》。
至少是认可《秘密》身后表达出的创作思路:电影不是为了单纯讲故事拍的,剧本的重要性没有那么重要。
王院身上有着专业电影导演功成名就多年后的矜持与高傲。在他们心中,电影应当是纯粹表达自我思想的工具,是他们站在宇宙中心的宣讲和教诲。
故事性可以往后稍稍, 风格化才是艺术的来源。
方可以对此则感到瞠目结舌、匪夷所思。一句“谁说《秘密》不强调剧本?”的攻讦差点就要冒出口。
关键时刻想起来, 面前这人手里还捏着她的毕业证, 于是将将熄火。
虽然可以不自证,但方可以还是要给《秘密》洗洗地。
“作为单纯的主体故事,《秘密》的故事线索确实不复杂简单,戏剧逻辑也没有很严谨, 但这并不代表它故事性薄弱。
“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秘密》的故事母题足够有故事性, 故事的母题本身已经足够引人遐想,已经丰富到不需要把前后逻辑做满,所以留白反而更有利于观众参与其中。”
电影是艺术,而所有艺术,最终指向的都是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情感体验。
退一万步说, 方可以拍的那是艺术片, 拍的就是个腔调, 剧情散一点也符合调性。
现在要拍主旋律啊,你再散这合适吗?
李渡鱼正是在此刻豁然开朗,想明白了。
说到底为什么那帮第五代拍摄技法绝对成熟,拍摄成品却一部更比一部烂,归根结底就是和老王一个毛病。
风格化表达的欲|望胜过了他们对作品完成的需求,不管什么主体、什么性质的作品,都想要一股脑儿把自己肚子里那点墨水倒出来显摆。
那对剧作乃至作品精神抓得都不够准确的前提下,画面再好看,也只是一种花里胡哨的技术滥用。
“小方说的对,别听他的,他八百年不拍戏了。”李渡鱼一锤定音。
王院长当即炸了:“我八百年不拍戏?总好过你个纸上谈兵的!”
李雪亭震撼地围观,表示你们北方人说话是不是有点太狂放不羁了。
李渡鱼一边控制王院长,一边继续冷静:“别吵吵,谈正事;小方你接着说。”
*
“戏子救国?”
李渡鱼听得一愣。
“对。”方可以点头,“戏子也可以谈爱国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