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葡萄》灵感来源:《情人们的森林》、《波提切利之门》、《星期天我不去》、《老妓抄》、《舞妓》、《束缚》
现在的感觉就是后悔。
给开挂哥口嗨开挂的时候很爽,定下写森的时候也很爽,然后在森精欧的的问题上缝了我整整一个小时。为了缝这个世界观我也是真尽力辽,但凡换个人我也就直接把精欧设定扣了,但森抠掉精欧,攻君就失去了灵魂。
算了,就当是霓虹自有国情在+开挂哥搞的不彻底改革遗毒吧。
第104章 会议
“考察什么考察, 不许去。”靳茜马上残酷镇压,
“几个月前不是才以要改编采风找灵感的理由去过?”
方可以一脸真诚地争取:
“那怎么能一样呢?我那时候只是走马观花,而且那会儿我正在疗养病休, 和这次行程目的不同呀。”
“哒咩,给我乖乖呆着,现在接下来还有选角、建组、剧本围读诸如此类的一大堆事呢,你别想跑。”
靳茜一眼就看穿某人又在试图落跑。
“还是你又想把前期初筛丢给我?方可以你想得美。你就把当时去的那些地方列个清单,和练姐交叉对照一下就行。(方可以:“那我哪儿记得住!”)不记得的话,搜你的导航和打卡记录,都什么年代了,办法总是有的。
“具体的场景租赁我到时候让张制去实地审核,有问题让他远程联系你。”
方可以试图作最后的挣扎:
“我分镜里现在好多设计都是混搭, 难免有误差呀。”
靳练旁边, 一直默默做笔记的冈本彩的助理马上严肃道:
“不会的, 方君放心。
“冈本家旗下有所属百年的服装品牌,小姐准备安排为自己家族服务多年的裁缝大师为电影制衣。当然,这并非干扰方君的决定,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好了几位老师的既往作品集, 方君随时可以查看。”
“建筑当面, 我们会尽量选择符合您要求的场地, 冈本家名下的房屋也有很多,甚至还有一些资助的神社和旧时代街道等特殊建筑。
“仍然不合适的话,彩小姐还特批了一笔电影拍摄用专项资金。她表示如有需要,可以投资专建一座影视城,后续可以作为影迷纪念打卡基地, 也可以租赁出去作为同人活动场。只不过这样的话, 拍摄制作的工期可能免不了会久一点, 希望方君海涵。”
“总之,电影项目在会社内的优先级非常高,包括我本人在内,大家都为能参与到这场盛事中而激动不已。我们会努力不拖您后腿,请多多指教!”
助理小姐说着说着就燃了起来!
刷的起身,朝着屏幕就是一鞠躬。
靳练在身边人稍一动作时,立即熟练地往后一错。
方可以和靳茜猝不及防,遭了个大礼。
饶是靳茜这样见过世面的,也一时半会儿没找到自己声音。
方可以叹为观止。
考虑到自己就是系统文主角,她有理由怀疑,对面的冈本彩也开了。这就是系统宿主之间会相互吸引。
这个世界上总不会只有自己这种只能当当气氛组的脑瘤系统吗?
应该还有那种不花钱就要死的神壕系统吧?
系统,你说呢?
系统一如既往地已读不回。
方可以不无遗憾。
被助理小姐这么冷不丁来了个釜底抽薪,靳茜和方可以都忘了刚才说到哪儿了。
重新捡起话头,又觉气氛全无,两人拌嘴劲头也过了,这事就凑合着定下来。
方可以终究没逃过命运的安排,一想到马上又要陷入加班地狱,疲懒了一段时间的小方顿时情绪低落。
靳茜打完棒槌还记得给个甜枣,安慰道:“小方,往好处想,这样你也能早点选定演员。
“又不是不让你去,只是让张制过去帮你初步筛选,节省前期筹备时间。你想去看,等回头开拍后,有的是时间去玩儿嘛。”
方可以:你确定开拍了还有时间出去玩?
真是信你个鬼。
靳茜你什么时候也变成这样满嘴跑火车的渣女了。
靳练看着视频里并肩而坐,毫无避讳地疑似在打情骂俏(?)的堂妹和方可以,很难不去幻视自己之前为了了解合作方而不小心刷到的RPS同人。
什么方可以想要加入这个家庭啊,偷偷藏不住啊,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之类的。
靳练蚌埠住了。
她也不想的。但谁让方可以老拍些背德啊、禁忌啊之类的东西,还偏偏选中《葡萄》这么一个改编母本。
就像作家的作品和本人精神风貌息息相关,导演作品也是如此。再想想方导本人的各种暴论和妙妙发言…越想,靳练越不安。
方可以怕不是有点性别模糊障碍吧。
怎么看都觉得堂妹和他在搞什么很新的GB文学。她记得堂妹小时候确实在身毒、孟菲斯、爱琴海等地方住过,是不是某些观念比较觉别致。
靳练开始纠结,要不要提醒茜茜检点一点。
又怕本来她俩没啥,被自己提醒了反而一语惊醒梦中人。
又担心搞艺术的人感性、多思、易畸变,哪天方可以想不开,真像他拍的电影那样刀了徐祖年,那可咋办。
别到时候《葡萄》真成了什么“陨落天才的犯罪预告”,回头再直接给Ban了,那真是血亏。
靳练越想越觉得事态严重,刻不容缓,决定挂了视频就去私聊堂妹。
*
完全不知道靳老板的堂姐和她本人一样思维模式曲折蛇形、百无禁忌,方可以在挣扎失败后很快接受了现实,切换到工作模式。
4月28日,修改剧本。
4月29日,修改剧本,画分镜稿。
4月30日,继续修改剧本,画分镜稿。
……
本着天塌下来有老板顶着的原则,方可以很快沉浸到紧张、忙碌又快乐的工作中,遨游在艺术的海洋,真是渺沧海之一粟,沉醉不知归路[1]。
当然,方可以也没忘记自己现在是半个老师,这种正儿八经能锻炼手艺的机会,不能把已经拍了好多短片练手的柯莱特给落下了。
至于说日区文化本就风格颇为独特,柯莱特作为一名墨洛文人,要怎么把握其中文化内核?
方可以觉得不需要把握。
反正再把握也遭不住对文化他者的误解。
柯莱特完全可以对着剧本和译文,能领会多少就设计多少呀。甭管理解出来的东西有多抽象都没关系,正好可以让方可以多一重观测视角。说不准还能截取到点文化隔阂下的特殊风味。
这倒也不算乱弹琴。
森加奈本身就有墨洛文情结,她少女时代曾跟随父亲旅居欧洲一年,当时欧陆文化中心的墨洛文更是让她念念不忘,在她的各种小说散文评述中反复提及,她总喜欢为作品人物设置与之有关的人格背景。
比如《葡萄》中,保罗这个名字就是墨洛文音译的名字。文中设定其是一位墨洛文法学教授来此生活时与女仆的私生子,长大后曾在父亲安排下赴外留学,与尤里婚后的家中生活,还不时会冒出几句墨洛文语。
两人家中的装饰风格东西合璧,入门玄关处挂着波提切利的《春》,家里还有刻着浮雕的电话,精致的红酒陈列柜…
甚至说,保罗当初会被尤里的父亲视作乘龙快婿,也是看中他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神秘而忧郁的气质。
依此道理,柯莱特作为一个地道老帆城正白旗的审美品味,与日区的精神幻想两相结合,再加上方可以的女凝味剪辑做个风险对冲。
能不能原模原样地把森加奈的原作风味拍出来不好说,但看点还是不少的。
如果这部电影还全员用汉族演员饰演主役,那更是能能形成“汉族看和族看墨洛文”的刻板印象究极套娃,谁看了不得说一句以毒攻毒。
当然,方可以毕竟是拿了钱的,文化隔膜确实存在,但总不能故意把客户泥塑成民粹沙文主义幻想下的审美娃娃。
那也太缺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