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季回不提,林言也是要和他们商量的。
“等会儿回家再说,二叔也愿意就在这里?”
安洵和陆鹤明这两日忙得见不到人,林言估摸着今年怕是有大事要发生。
“阿爹?他现在就乐意钓鱼,你这紧邻漳江,他巴不得呢。管事什么的,你和他说一说,估计愿意。”
季二叔欣赏这个哥儿,还在襄阳时,大家都知道了。
“好,那我回去好好和二叔商量一下。”
“行,走吧,回去吃饭。”
忙活了一上午,季回已经饿的不行了。
管他赚多赚少,名声好坏的,先吃上饭再说。
林言嗯了一声,两人才关上门往外走。
到家里时,陆母和二叔么正在厨房做饭,两人难得遇到说得上话的同龄人,你帮我我帮你,相处的很是愉快。
“阿柳姐,这火行不行?”
“刚好,没事,你放心烧……”
林言在门口探头,陆母这才注意到两个人:“你俩回来了,快去洗手,马上吃饭。”
林言嗯了一声,又往屋里看:“早早呢?”
“被阿眠带着出去买花灯了,估摸着也该回来了。”
林言哦了一声:“那我出去找找。”
他话音刚落,两个人就从大门口进来了,阿眠听了半句,接过话头问:“找什么?”
早早一看见林言,倒腾这小短腿就朝他跑过来,举着兔子灯和他炫耀:“灯!”
林言一把把人抱起来:“当然是找我们早早啦,这么好看的灯,小叔给买的?”
“叔!买的。”
“真好看,等晚上挑着出去玩。”
陆早早点点头,扭着身子要下来:“奶……阿奶。”
“阿奶做饭呢,爹么陪你玩。”
现在他会走路了,得有人不转眼地看着,不然一扭头人就跑的没影。
陆早早不愿意,非要拿着灯给陆母看,林言只好把他抱到厨房门口。
陆母站在灶台前哄了两句,他才心满意足。
林言这才想起来要买几个奴仆的事,陆母的铺子马上也要开业。
可是要想找几个称心如意的,也没那么好找。
而且漳州如今日子都过得不错,但凡过得去,也没人想让孩子去别人家为奴为婢。
一件事压着一件事,林言只觉得心累,还是得搞个章程出来,管的事情多,西一榔头,东一棒槌的,乱糟糟的,理不清思绪。
陆鹤明和安洵中午不回来,他们几人凑在一起吃。
二叔么看他们都在,“等过了十五,我们就搬走了。”
年前想着热闹,而且房子里东西也没怎么添置,这过了年,也该搬走了,他们要长久待在这边,打扰太久也不好。
陆母啊了一声,两人好不容易才熟悉,自然不愿意让他离开。
“怎么这么着急?这天还冷着,等到了二月再搬,咱们还能一起说说话。”
二叔么玩了一圈,性子也开朗不少:“这有什么,离得这么近,你喊一声就来了。”
陆母被他逗笑:“行,那就过了十五搬,一起去给你们贺新居。”
元宵节一起吃了汤圆,卫陵光和安洵要吃饺子,又另外包了饺子,又是一大家子一起,小院里十分热闹。
卫陵光过年没回家,盛京那边送过来不少东西,他一个人用不到,又搬到了陆家。
“真想天天吃婶子包的饺子。”
陆母被夸自然开心:“想吃就来家里,管够。”
安洵抢着问:“那我呢?”
陆鹤明不紧不慢接了一句:“你不行。”
“为什么?”
陆鹤明给了他一个眼神没说话,一旁的阿眠天真地问了一句:“阿娘的饺子好吃,还是师兄包的好吃?”
安洵:“……”
看他无言,一屋子人又笑起来。
笑声飘过了十五,皎洁的月光轻轻拂过每一寸土地,留下最纯洁的祈愿。
他们东西不多,有很多在年前就已经送了过去,再加上平日里没事就带点过去点,除了随身物品也没多少。
一辆马车就把东西装完了,陆母看他们搬走,心里空落落的,只能叹气。
“阿言?你带着早早先过去,我和阿眠待会儿就跟上。”
“好嘞,那我们先走了阿娘。”
家里过年买的那头猪,除了回礼送出去的和过年吃的,还剩下不少腊肠腊肉腊排骨,陆母让云织收拾出来一些也给他们送了过去。
林言早知道他们要搬走,过年前就让人准备了搬家礼,两对花瓶。
他们院子比陆家小上一些,也是三进,只是少了西厢房,换成了一排廊道。
顺着还有一条水系,沿着水边,种满了竹子,还有一块大石头,挡住视线。
“这边我爹么还让人种了花,不知道春天能不能长出来。”
林言也就年前跟着来了一趟,如今一收拾,像是换了一家。
“等过几日还要去买几个奴仆,收拾这院子,都是找的农家大娘,用着终究不方便。”
林言一听,连忙应和:“正好我也要买几个,等有空我们去下面县里看看。”
漳州城还没有牙行。
两人约定好,又往后院去看。
整个院子布置和他们家完全不一样,花花草草的可不少。
“你们这院子,适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畅谈人生。”
“说什么呢林老板?我爹么说,等过几日,咱们就在这里烤肉吃。”
林言看他一眼,季回回看一眼。
两人相顾无言又相视而笑。
贺完新居,年也跑远了,凌冽的北风终于消停了点,立了春,梅雨季又没多远了,陆鹤明整日忙着修桥的事。
林言则是在盯学堂。
除了漳州府城的学堂,底下县城里的推进也还算顺利,陆鹤明这段时间忙得很。
林言干脆带着季回和阿眠还有早早去了县里视察,把学堂的事落实下来。
年前刚走过一圈,林言也算刷过脸,各个县令都知道他的身份,没有为难。
“林夫郎,这学堂是办了起来,只是夫子每月的银子……”
他们县衙的银钱就少的可怜,县里和镇上的学堂加起来,多的能有七八个,少的也有三四家。
漳州底下总共有八个县,林言统计过,一共设了五十一个学堂。
按照一个学堂每年一百两银子算,光是支出一年就需要五千一百两银子。
季回显然也算过这笔账,不然他也不会问出那些问题。
五千一百两可不是小数目,整个漳州加起来的营生估计都不到一万两。
“这银子我来出……”林言话还没说完,那县令肉眼可见地高兴起来。
“只是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每隔三个月我都会派人来查账。”
这是用在学堂上的,他不允许任何人贪了这笔钱。
-----------------------
作者有话说:来了!!各位宝子们中秋快乐呦[抱抱]
有发现什么不同没[狗头叼玫瑰]
第183章
学堂的事急不得, 几个人溜达一圈,也了解了基本情况。
“学堂这事,估计得两三年才能走上正轨。对了,你临走前给他们的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