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号废了,我重开[重生](322)

2025-11-23 评论

  许多染厂、纱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

  然而,入局之后,这些人突然发现,情势和他们预料的美好胜景,颇不相似。

 

 

第193章 兴业(一)

  这日,宗曜起了个大早,本欲趁早上衙,谁想迎来了一名衣着光鲜的访客。

  此人声称,与他的同窗张某有通家之好。

  宗曜早不记得张某是谁,但仍是客客气气地收下了拜帖,请人入内叙谈。

  寒暄一番后,来人献宝似的呈上了一小块缎子:“宗同知,这是小店新出的‘芙蓉雪’,您瞧着怎么样?”

  宗曜早已不知道接待过几批宾客,如今早已驾轻就熟。

  他笑道:“我不通印染之术,不过这么瞧来,确实不错。”

  听了他的夸赞,来人殊无半分喜色,反而有一大股愁云将他的面孔笼罩了起来。

  他开了闸似的,将一腔苦水尽数倒给了宗曜:“宗同知实在是过谦了,您瞧,我这铺子开了一月有余,也就是刚开业那半月红火了一阵,如今竟连只麻雀都不来了,要是这帮穷脑袋能有大人这样的好眼光,小的的日子也不至于如此艰难……”

  说着,来人似是察觉了什么,打了一下嘴:“嗐,大过年的,怎的拿这样的晦气事情来烦扰大人,该打、该打。”

  言罢,他又迅速堆起了灿烂又讨好的笑容:“大人,您既是喜欢我这料子,我还带了五匹,一并送给您。您若是穿着好,那便是小的的福分了,年关将至,我看不少衙吏们的衣裳都旧了……”

  来人话说得极有分寸,点到即止。

  宗曜笑得温文尔雅:“好啊。我这就报知闻人知府,看他如何决断。”

  春风一样吹走了来客,宗曜沉沉叹了一口气,拿起那人留下的绸子,详细检视。

  宗曜听说过“芙蓉雪”这个牌子。

  它完全是模仿了戚县主所创“桐庐雪”的花样,又添了好几类花色,而且比起正儿八经的“桐庐雪”,一尺里要便宜五个铜板。

  老百姓买料子,自是图个便宜。

  然而这老板心不诚,用的料子也不成,百姓将料子买回家去,不过浆洗两次,就掉色的掉色,缩水的缩水。

  如今又是冬日,布料太绡,实在是四处漏风,穿不上身。

  买了布料的老百姓只好自认倒霉,往袄子里多添稻草,用以御寒。

  这人眼看布料卖不动,眼看要砸在手里,便将心思打到了官府身上,想要攀一攀关系,将那卖不出的布料,让官府用官价大批收购。

  当然,既是要贿赂,他当然不会拿那等稀软低劣的布料来,择选了最好的料子单织了几匹,还拿上佳的暖香熏了,但凑近了嗅闻,还是能闻到呛鼻的染料气息。

  到自己手里的料子都是这等货色,可见百姓身上穿着的,是何等的烂糟之物。

  宗曜捏着手中质地上乘的布料,不由出神。

  让黎民百姓穿那样糟糕的衣服……惹得物议如沸……坏了皇上的江山大业……

  真是该死了。

  在宗曜出身时,随从阿宪走入厅中。

  阿宪是自幼时起就跟在他身边的,随他一道经历了宗家起落,因此格外成熟稳重。

  他轻声禀道:“大人,绸缎匣子底下另压着三百两银票。”

  宗曜掐一掐眉心:“送进库里存着吧。”

  他多嘴抱怨了一句:“这些时日,流水似的布料送来,我饶是学了哪吒,生了三头六臂,也穿不过来啊。”

  阿宪闻言一愣,抬起头来,飞快地掠了他一眼,又迅速收回了视线。

  宗曜微微挑眉:“看什么?”

  阿宪低眉顺眼的:“大人到了外乡,活泼多了,也爱说笑。”

  宗曜呆愣半晌,重新垂下目光,不接他的话:“别忘了将这些都登记入册,不许轻易取用,等到月底,将单子给上头呈上去。”

  见主子不欲谈笑,阿宪便也恢复了往日的寡言:“是。”

  宗曜简单收拾一番,踏出了家门。

  年关已至,桐州城内人家都愿意花些银钱,扯些布料,过个好年。

  许多士绅抢着在这时候入局,既是想先乘上减免商税的东风,又是想趁着年节时分,搏个开门红。

  然而,据宗曜所知,不少人擅长从土地里捞金,从稻黍中生生攥出农民的骨血,却并不知道从商的种种门道,一味按照先前的路子,收购早有机工和织机的现成机屋,买来便立时开工,想凭靠自家的人脉和低廉的价格,先将其他人挤死要紧。

  反正他们家大业大,经得起损耗。

  市面上一下子涌现出了如此多的新牌子,又便宜又花哨,百姓们自是挑花了眼。

  然而,衣裳布料,在能自己缝补浆洗就自己动手的平头百姓心里,到底是奢侈的物件,定是要货比三家、有质有量才行。

  一大堆牛鬼蛇神的新布料摆在一起,比来比去,竟是把戚县主的布料衬得宛如天仙下凡。

  不过,这也不能怪这群士绅不舍得下好料、出好工。

  戚县主在桐州许多年,早把桐州的好机工、好织机筛了个遍。

  前些日子她突然扩张生意,更是把稍微出挑点的机工绣娘全挖了去。

  光是大型的提花织机,她就有足足十辆。

  被她挑剩下的机屋,全都是被她挤得只剩下一口气儿的小作坊。

  把这些成色不佳的小作坊收了来,想与她相竞,怎么都是差了一口气的。

  宗曜一边行走,一边瞩目主街两侧。

  只见街面上涌现出了不少新铺子,旗帜招摇,五色兼备。

  不只是布铺,酒、糖、茶、酱,大小铺子琳琅满目。

  原本有些萧条的主城街道之上,如今竟有了上京的三分繁荣。

  宗曜失笑。

  这起子人上赶着兴办商业,倒也不是全无益处。

  来到衙前,他竟见戚红妆走出了府衙。

  她不卑不亢地对宗曜施礼,宗曜便也以礼相待:“戚县主好。”

  礼毕,宗曜低垂视线,温和道:“戚县主与大人有交,文直本不该置喙,然而戚县主实在不必青天白日地登门造访……未免太点眼了些。”

  戚红妆认得眼前人,有幸被他叫过几声“师娘”。

  不过时过境迁,她并无意重提旧事,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宗同知是否误会了什么?我此来,是为着了结两桩案子。既要过堂,我不来上一趟,实是不妥。”

  宗曜闻言,心下便了然了。

  他情报素来灵通,对府中诸事了若指掌,但他明面上不负责刑狱诉讼,便装作无知模样,问道:“是何案子?”

  “有人攒了一布袋虱子,打算趁夜投入我东库的一百件坯布上。还有四五个人,打算趁冬季天干物燥,纵火烧我的机屋。”

  宗曜露出惊讶之色:“哎呀。敢问县主,可有损失?”

  戚红妆安之若素:“宵小手段,不足为惧。若是连这种市井流·氓的龌龊手段都应付不来,戚氏也不敢踏足商贾之道了。”

  “幕后之人可抓到了?”

  “说起此事,当真是趣味。这些人像是生了同一条舌头,都说瞧我生意日隆,心热眼红,不曾有人指使,知府大人秉公执法,已将那些人收监,各有处置。”戚红妆静静道,“戚氏心中也已有了定数了。”

  话说至此,宗曜不再深问,再施一礼,道:“还请县主多多保重。”

  生意场上,手段多多,他不必再费心细听。

  ……他只消知道眼前这位绝不是盏省油的灯就是了。

  辞别戚红妆,宗曜到了书房,不等将手中积压公务处置停当,又迎来了一个大任务。

  “……大人要重办上元灯会?”

  “是。”乐无涯叼着一根麻糖,“我翻阅府志,才晓得过去十年,桐州城在元宵前后,竟要张灯五日,通衢缀彩,当道扎绸,热闹得紧。自从倭寇来后,日日宵禁,连元旦都不例外。真真是浪费了一番民俗风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骑鲸南去 前世今生 天之骄子 升级流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