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号废了,我重开[重生](358)

2025-11-23 评论

  平时豪强们出资,对他们加以供养,若是短了缺了,也由得他们劫掠往来商户、山下村庄。

  等到官府来查,他们大可摇身一变,变回了短褐穿结的朴实山民,只一问三不知地推搪便是。

  这帮人在桐州地界上肆虐横行多年,时至今日,报应亦是来得摧枯拉朽。

  乐无涯在益州时歆羡万分的、一水儿的制式苏钢佩刀,府兵们有了。

  拥有百匹好马的骑兵队“擎苍”顺利建起来了。

  头、身、臂、腿、足的全甲装备,所有府兵都有了一套。

  不说其他,单说是一队全甲步兵,就够把同等数量、不着盔甲的匪徒给杀个落花流水,宛如砍瓜切菜,且战损率奇小无比。

  仗着这一身的好装备,外加习练出的高素质,很快,豪强们豢养的“倭寇”家里四处起火。

  百姓们都说,闻人老爷是个绣花枕头的面相,谁想武德能如此充沛。

  连着几次出外剿匪,都是闻人知府亲自带队。

  乐无涯像是鼹鼠似的,哪怕这帮“倭寇”藏得再深,他还是能把他们生生刨出来,顺便搜出大批武器屯粮,装在大车上,再把匪首捆在车头,招摇过市地一路拉回来。

  不仅如此,他还派遣军户,把“倭寇”们辛辛苦苦垦出来的地一股脑儿全给占了。

  只要这些人肯去,垦出的地就归他们,三年之内,可以不缴纳税收。

  顿时,军户们群起响应。

  那些被驱散开来、侥幸得脱的阴沟老鼠们,还想偷偷回到原地去猫着,便是万万不能了。

  不少豪强吃了大亏,心中恨意丛生,打算再按照先前对付历任知府的方式,多点开花,袭扰乡里,叫他首尾不能相顾。

  府兵虽说能征善战,但总不能像孙猴子似的有分身术吧?!

  然而,这回一交手,先前十战九胜的“倭寇”们,竟是碰了个头破血流!

  年前,经过乐无涯一番训话鼓动,有七八十名府兵表了态,愿意回到自己的县、乡,练兵备战,谋一番自己的天地。

  这七八十个金字招牌回到家乡,府兵位置便腾出来了一大批!

  不少府兵离乡去县之前,还是个满嘴蠢话、撒尿和泥的毛头小子。

  待到受训半年回来,简直是脱了胎、换了骨,行事进退皆有条理,还能说出些文词雅句。

  但凡是有点心气的年轻军户,都热情万丈地撂下了锄头、投入了训练。

  而军户的妻、子、父、母见到做府兵能有如此出息,更是没有二话,全情支持,好叫年轻士兵们无有后顾之忧。

  况且,米溪县的张沣,抗击倭寇有功,如今爱妻在怀,家有良田,这种种好处,大家并不瞎,全都看在眼里。

  这下,原本只是想搞点袭扰的“倭寇”们,生生撞上了一群等着立功的硬茬子。

  桐州各县、各地,再无曳甲抛戈、战意废弛的败兵。

  知府老爷的那句话说得好啊。

  赢了吃肉,输了吃土!

  ……

  乡绅们倚仗的武装势力,眼看被各个击破,自是个个屁股上着了火似的烦躁气愤。

  “在‘家’待着被剿,出来也是被剿,还叫不叫人活了?!”一名曹姓乡绅醉醺醺地骂道,“姓闻人的……卖货的出身……杂种羔子!”

  “不如先宰了闻人约?群龙无首,叫他们乱去罢!”

  “你是没看见他腰里成日里别着两颗震天雷吗?远了,他有弓;近了,他有雷!上次,他打余老二家,余老二本来占了地利,居高临下的,满能僵持一会儿,这天杀的闻人约射了一颗扯了引信的震天雷过去,炸了余老二家的老窝,乖乖,半座山都被炸平了!”

  “你他妈的——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炸平半座山?你怎么不说东海是他炸出来的?!”

  一帮小乡绅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骂了半晌,末了,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有人小声提出了思路:“你说,这闻人约这么急着下手,张孟安怎么就不急着把他的人藏好呢?”

  张孟安,即是张凯。

  “他不仅不着急,还闲云野鹤地过起日子来了!”有人忿忿道,“前段时日,栾玉桥破产,带着点浮财远走他乡,都没见张孟安出来帮衬一下。鸟人,成天净知道嫖了,也不怕马上风死在床上。”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很快,有人犹犹豫豫道:“前些日子,听说闻人知府驾着马,去了一趟张孟安府上,回来时,还打着张孟安那把宝贝伞呢。自打那件事以后,张孟安就神龙见首不见尾起来了,栾玉桥后来又去求了他好几次,顿顿都吃闭门羹呢。”

  四下一片沉寂。

  少顷,不知是谁阴恻恻地开了口:“说起来,闻人约这么一闹,咱们各有损失,可张孟安手底下……就是席爷那一帮子人,是不是还没被动过呢?”

 

 

第217章 风起(五)

  张凯若是知道桐州乡绅们竟开始如此揣度他,怕是要点一首《窦娥冤》听听了。

  他那是不想动吗?

  他是不敢动!

  张家祖上确实阔过。

  大学士张燮荣华一生,为国尽忠,致仕后终老林泉,还不忘扶持子孙。

  他全情栽培的张峤、张粤二子,全都在春秋鼎盛时踏入了官场,又为后代置下了无数良田豪宅,身为祖宗,可谓是尽善尽美了。

  美中不足的是,张燮子嗣缘薄,一生奋斗下来,也只得了这么两个儿子。

  长子张峤本来有着无量的前途,刚登科及第不久,便被委以重任,随同钦差前往黄泛灾区赈灾,谁想天不假年,刚到不久,他就被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夺去了性命。

  这就导致,捧着太常寺卿这个铁饭碗的张粤,已是他张家唯一的指望了。

  先前,张凯居安忘危,还美滋滋地觉得,祖父子嗣虽说单薄了些,可少了那些叔伯姑姨分家产,自己这一房分得的钱,足够他躺在功劳簿上做寓公,无所事事地吃用三辈子了。

  可自从闻人知府登门后,张凯的这份从容便被打了个荡然无存。

  细细盘算过后,他骇然发现,若是叔父一朝倒了台,自己立即会变成一只无依无靠的肥羊。

  到那时,他怕是连这份丰厚的家产都保不住!

  于是,他偃旗息鼓地安静了下来,成日里竖着两只耳朵,只等着叔父把那件麻烦旧事的首尾了结清楚后,再采取行动。

  可惜,自从和叔父密切联系了一段时日,上京那边便再无消息递来。

  张凯左盼右望,始终不得,只得一边嫖宿戏子,以纾苦闷,一边心神不宁地等待结果。

  这段时日里,他的耳朵里已塞满了知府老爷四处剿匪的信息。

  这不得不让他疑心,自己是跌入了什么陷阱里了。

  然而,他手下的席爷等一干“倭寇”,却没有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清洗中受到任何损失。

  这到底是闻人明恪有意与他交好,所以高抬了贵手,还是刻意放过了他的人,好挑拨他与其他乡绅的关系,尚未可知,但这其中透露出的些许蛛丝马迹,已经足够让张凯悚然生惊。

  原因无他。

  倭寇势力盘根错节,彼此纠缠,大多数是不分你我的。

  闻人明恪手头的情报网到底是有多么强悍,才能如此精确地把席爷和其他匪寇区分开来?

  ……张凯不敢细想下去了。

  想明白这一点后,他更加不敢明火执仗地和知府大人叫板,索性把大门一闭,作醉生梦死状,成日里传戏来听,借着这一出一进的功夫,才敢向外递信,叫席爷及其手下,在这段非常时日里万勿生事,同时还要暗暗收拢那些流落在外的流寇,为己所用。

  上京情况不明,实在是叫人悬心。

  他得做好两手准备才是。

  ……

  在张凯朝思暮想的上京之中,昭明殿内,项知允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砸得有些昏眩,讷讷唤道:“父皇?……”

  项铮翻阅着呈上的案卷,平静道:“此案交予小六主审,你可有异议?”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骑鲸南去 前世今生 天之骄子 升级流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