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秀才颇为惊异地看了他一眼:“不知大人是何意?为官者,自是要洗髓伐毛、脱胎换骨的。老夫忝居教职,教了守约十年有余,难道还有认不出他的道理?”
长门卫不甘心,再去问闻人雄家的左邻右舍,甚至找到了闻人雄做生意的对家打听情况。
只是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得到的答案,全不是他们想要的。
乐无涯若知晓长门卫这般大张旗鼓地跑去江南查探,却只问出这些蠢话,必要仰天慨叹,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如胡老秀才一类人,正因学生的飞黄腾达而与有荣焉,自然专拣着吉祥话说。
如闻人雄的对头,也摸不清长门卫如此发问的目的。
画中人的脸盘子还有些旧日形貌,五官虽然有些微妙变化,然而画像与真人本就有所差距,再加上为官后气度变化,谁敢红口白牙地指认这位当朝新贵不是本尊?
他们与闻人家只是生意上的寻常竞争而已,何苦要去给自己结死生之仇?
……
项铮将上呈的密折阅览一遍,神色晦暗莫名:“脱胎换骨……好一个脱胎换骨。”
裘斯年下首站立,神情比项铮还凝重。
项铮再问:“只有这些?”
裘斯年一眼看过去,身侧的“舌头”便替他答了话:“回皇上,江南那边还查到了一处蹊跷……”
——那便是闻人约的瞳色。
的确有那憨直又不明真相的人,一看画像,便露出惊异之色:“唉哟,闻人家的小少爷眼睛好像不长这样啊。”
可细问起来,就全乱了。
有说是暗灰色的,有说是黑色的,有的信誓旦旦地说就是紫色的,只是色泽偏深,不易察觉而已。
待足足问出了七八种不同的颜色后,长门卫们就放弃了,连写都没敢往折子上写,生怕废话连篇、触怒龙颜。
项铮听过禀报,“嗯”了一声,又问:“闻人约这几日,动向如何?”
裘斯年一打手势,旁边的“舌头”又开了口:“回皇上,一切正常,并无异处。”
“他没有去探望小六、小七?”
“御史大人本人不曾前去探访两位皇子。”“舌头”答说,“但是,六皇子府卫队长姜鹤,与闻人御史麾下的秦星钺往来密切,为的是给闻人御史在京中寻觅宅院。自从皇上赏赐宅邸后,二人便断了联系。”
“……姜鹤?秦星钺?”
“舌头”答:“皆为天狼营旧部。”
项铮笑叹:“倒是有趣,全聚到他身边来了。”
说着,他抬眼看向裘斯年。
“裘斯年,你也在他身上寻过旧主之影吗?”
这话,“舌头”便无法代答了。
裘斯年跪下身来,掏出随身纸笔,写下一段话。
在他奋笔疾书时,耳畔又响起那人轻佻的声音:“握笔向上些!”
裘斯年不受干扰,微微挺直腰背,运笔如飞。
那人阴魂不散,贴在他耳边低声道:“说话要讨巧。违心?违心算什么?性命才最要紧。你懂不懂得?你吃了我家那么多粮米,你死了,我得多心疼啊。”
裘斯年写完最后一笔,将写下的东西恭敬示君:
“臣的主子,只有皇上一人。”
项铮终于展颜。
他的指尖在三份密折上逡巡了一番。
他心中计较的,早已不是什么“复仇”、什么“阴谋”。
若乐无涯真的还魂而来,对他来说,惊怒皆有,但最大的,其实是欣喜。
死而复生,移魂他体,换上一具更年轻的身体……
试问世上至尊至贵之人,谁能不心动?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人记得真正的闻人县令的,有的
第244章 迎宴(一)
在皇上竭尽所能地捕风捉影时,乐无涯已喜盈盈地乔迁新居。
何青松牵着一只二丫,杨徵抱着一笼小猫,华容赶着马车,载着何、杨两位嫂子,何青松的大儿子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和沉默寡言的仲飘萍一起,护着箱笼和其他家眷在后慢行。
一行人只顾埋头赶路,入了城门后,连上京的热闹都没敢贪看分毫。
等热热闹闹地涌入新宅院里,他们才活泛了起来。
“这箱是冬天的衣裳被褥,不必拆封,先存起来;这箱是锅碗瓢盆……”
何青松将大包小包鱼贯扛下马车,华容只瞧一眼就知道这只箱笼中打包着什么,一一拆开后,和杨徵、仲飘萍一起将物件运入房舍。
两家嫂子碰着头商量:“这时节扎个葡萄架还来不来得及?要不先种一畦小白菜?”
乐无涯袖手站在一边,看着逐渐添了活人气的院落,笑得畅快。
搬家次日,乐无涯得了准信,要去吏部领取敕牒与新制的御史印信。
走马上任的日子到了。
乐无涯极是坦然,顶着吏部侍郎古怪的眼神,领了官凭,又顶着同僚们古怪的眼神,在仪门前行了揖让礼,从容入衙,并完成了与前任左佥都御史的印信交割,领到了自己的御史印。
其实,也不能怪众位官员犯嘀咕。
皇上几年前处死了奸佞乐无涯,君臣恩义彻底断绝,怎么一转眼又重用了这么个和乐无涯长得极其相似的人?
虽说闻人约先前官阶低微,未得面圣,皇上不知其样貌,可如今见都见过了,照样叫他走马上任不说,又是赏玉带,又是赐宅邸,还不将他外放出去,叫他主管顺天府的一干监察事宜,下辖益州道、豫州道、晋州道三道御史,享参与京察、复核死刑、监察军械马政之权。
虽说纵观其升迁之路,这些事务皆是他所擅长,可这手笔未免也太……
大家都不敢往深里想,只好装着和睦友乐的样子,满腹疑云地将他迎入了都察院大门,前往拜见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王肃,字恭之,不苟言笑,人如其名,须发肃整,坐如悬剑。
见过乐无涯后,他不急着寒暄问好,而是一板一眼地问道:“闻人佥宪,《风宪总例》有载,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历去处,见奸贪废事、蠹政害民者,见恶不拏,该当如何?”
乐无涯目光低垂:“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拏,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有赃则从重论。”
一连数问,见乐无涯对答如流,王肃冷硬的脸才稍见霁色:“守约,你得入都察院,乃是皇上厚爱恩赏,断不可忘。御史之间赠物送礼,每次不可超五两之数,否则便是逾制,你我今日初见,我便破一回例,送你一件千金大礼。”
乐无涯眼睛一亮,抬起头来。
老头往身后一指,身后牌匾上,正是“持身如玉”四字。
他抑扬顿挫道:“这四字,便是你的立身之本,千金难换啊。”
乐无涯:“……”
扫兴,还以为是真的呢。
就是在这一抬头、一低头的功夫,乐无涯的眼睛余光扫到了他的腰间。
凡为大虞御史,朝参之时,牙牌、笏板、御史印三样物品需得俱备。
而御史印,更是片刻不得离身。
王肃的腰带上,便系着他的御史印,獬豸印钮上有一道深深的裂痕,蜿蜒如蜈蚣,缝隙里渗着暗红色,不知是血垢还是朱砂,竟将神兽的独角染得红黑交加。
当年,王肃来圜狱中审讯自己,却被自己按着狠揍了一顿。
老头没有武力傍身,被他揍了个鼻梁歪斜、鲜血长流。
而乐无涯本可以全身而退,无奈肺疾熬人,临走前吐了他一身血。
所以,他也闹不清,这御史印钮上的血迹,到底是自己的,还是王肃的。
反正他的死刑文书上,一定有这方裂印叩下的章。
他作诚心拜服状,恭恭敬敬地低头行礼:“守约谨记,绝不敢忘。”
王肃见他如此受教,神色愈发和蔼,像极了个嘴硬心软的和善老头:“前几日,豫州道刚送来一桩死刑案,守约,你既分管刑名,便交由你复核吧。我已细细查看过,该是无误,但仍需你再验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