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号废了,我重开[重生](403)

2025-11-23 评论

  他清了清嗓子,总觉得喉间似有骨鲠,吐不出、咽不下,甚是难受。

  他举首望向窗外。

  窗外新月一牙,清辉冷冷、明光湛湛地挂在半空,照映之下,宫檐上的鸱吻亦是栩栩如生。

  月有缺……

  想到这里,项铮又耸起肩膀,呛咳了两声。

  ……怎么可能呢?

  若这世上真有起死回生之术,那被他嗤笑了一辈子愚蠢的父皇……难道竟是对的?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老皇帝含量很高

  人事斗争堂堂拉开序幕

  ——————————————

  上大悦,解腰间白玉蹀躞带,遣人送至约官驿,敕曰:“卿胆略非常,奉接神器,足见忠心。可佩此带,以彰殊遇。”

  复念约久在边地,宅第难觅,特赐太平仓东甲第一区,广十亩,亭台池苑咸备。一时荣宠非常。

  ——《虞史·高宗本纪》

 

 

第243章 疑心(二)

  被御史攻击一事,并不在乐无涯的意料之外。

  开玩笑,不遭人妒,还是他乐无涯吗。

  这些日子,秦星钺为寻一处合适的宅院,跑遍上京询价,险些跑断另一条好腿,才惊觉上京房子如此昂贵,以大人的俸禄,莫说购置宅邸,便是租间像样的院子都捉襟见肘。

  稍微便宜些的,不是地处偏僻,需得早起半个时辰上早朝,就是临街小院,逼仄又吵闹,终日不得个清净。

  秦星钺瞧不得乐无涯受委屈,挖空心思,又拜托了姜鹤,总算寻得了两三处勉强可住的院落。

  地方是小了些,胜在价钱和地段都合适。

  只是……

  “这间死过人,还有闹鬼的传闻。”秦星钺指着最便宜的一处宅子,底气甚是不足,“大人若是不喜,咱们再想法子……”

  把这些宅子图样放在乐无涯跟前时,秦星钺其实是有些自愧的。

  大人在南亭、在桐州,住的皆是有院、有花、有水的宽敞地方,到了上京,却连个可以扎秋千的宽敞院落都没有。

  谁知乐无涯扫了眼图样,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还挺乐呵:“格局不错呀。”

  他说这话时,面前坐着汪承和秦星钺,还有一个编外的姜鹤。

  秦星钺一筹莫展:“唉,院子里倒是有个秋千,其他要什么没什么,一应物件都得重新置办,又是一笔开销呢。”

  汪承一板一眼:“信则有,不信则无,大人既然百无禁忌,我便去城隍庙求些镇宅符来,挂着镇一镇,好歹安一安何家、杨家两位嫂子的心;缺的物件我已列了单子,等大人瞧了房子,觉得喜欢,定了下来,就先紧着大人置办,其他的东西慢慢添置就是。”

  姜鹤一本正经:“听说真的很邪,闹的是个女狐狸精。”

  乐无涯看着这三人,笑意从心底里泛出来。

  三个小子性情各异、各有千秋,排排坐着,看着就喜人。

  乐无涯随手搂过姜鹤的肩膀,赞许道:“我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可算是凑齐了。”

  汪承知道他在说什么,但对他的热情略有些招架不住。

  ……反正郑大人不这样。

  他索性垂下头去,乖乖受了夸奖。

  秦星钺不通诗文,却爱听评书,一听“王朝马汉”就知道是包青天的四个得力手下,便骄傲地挺起了胸脯。

  只有姜鹤冷不丁道:“四个人,还缺一个呢。”

  乐无涯垂下眼睛,把裘斯年的形象从自己脑海中抹去。

  他笑道:“这不是还有何青松和杨徵吗?”

  姜鹤:“那就有五个人了。”

  “既然如此……”乐无涯玩笑道,“我再去找一个,凑个整?”

  姜鹤想了一想。

  秦星钺一直和自己作伴,双星拱月似的陪着小将军,姜鹤不会嫉妒他的。

  汪承呢,虽说是半路加入,可闻人大人信得过他,他还请自己喝了酒,也是个好人。

  可亲近的下属多了,姜鹤也是要不高兴的。

  他板着脸,认真道:“那我们五个挤一挤,凑四个也行。”

  乐无涯大笑,想要把他的脑袋按到自己肩膀上,但手伸到半道就停住了,改为揉乱了他的头发。

  在姜鹤退到一边、默默打理头发时,乐无涯说:“宅子的事情,你们不必费心了。”

  三张脸齐刷刷转向了他。

  他将桌案上的三份图样往前一推:“你们这般大张旗鼓地寻宅子,怕是早已入了某些人的眼。”

  “我缺什么,自会有人上赶着送来的。”

  姜鹤张口就道:“可是六皇子自己的手头也紧。”

  “占他的便宜做什么?”乐无涯道,“要占,自然要占天底下最尊贵人的便宜喽。”

  果真,翌日,便有内侍捧着御赐的白玉蹀躞,登了他的门。

  再过一日,皇上再下圣旨,将太平仓东甲一区的一座十亩宅院赐他居住。

  ……那日昭明殿上,皇上自己失手打翻了玉玺,而乐无涯替他解了围,还表现得像个忠直之士。

  配得上忠直之士的,自然得是贤明之主啊。

  他不是乐意盯着自己吗?

  自己现在正缺宅子呢。

  那就擎等着九五之尊“体恤臣下”便是。

  所以,对这份赏赐,乐无涯并不意外,只需要做出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恭谨模样,谢恩便是。

  谢个恩就能白得十亩大宅,这么上算的生意,不做才是傻了。

  ……

  来自三方长门卫的奏折,齐齐摆在了项铮的案头。

  去南亭的一队长门卫,递上来的奏报中皆为赞颂之词。

  这倒也不是这队人刻意逢迎,实在是除了好话,他们没什么可报的。

  上到现任南亭县令孙汝,下到卖辣椒酱的小商贩,南亭县里就没有不念闻人县令的好的。

  当听说闻人约连阶累任、三年三迁,孙汝先是一怔,继而叹道,旁人升迁,有如纸鸢借风,唯有闻人大人之进,犹若春笋逢雨:根本既固,发必迅捷。

  若是乐无涯听到孙汝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怕也是要稍稍惊讶一下的。

  孙汝先前虽然明里暗里地拍过他不少马屁,但这句夸奖,却是实心实意,由衷而发。

  原因无他。

  在县令的位置干得愈久,孙汝越是对闻人约的才智叹服万分。

  修路、送水、引商、种茶花、官营煤矿……

  看似寻常的举措,经年累月后,竟如连环机括,一环扣一环,将南亭一步步推上了富庶之路。

  至于闻人大人的样貌,南亭诸人皆无异议。

  他们坚称,大人自从来到南亭,便是英姿勃发的模样,虽然刚来的前半年寂寂无名,但绝对是在暗中绸缪已久,以图一个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无人记得那个曾被衙吏怠慢、连匹马都调不动的窝囊县令。

  南亭县民记忆中的“闻人约”,永远是那个谈笑风生、意气飞扬的倜傥身影。

  去桐州的那一队,收获更是寥寥。

  “闻人大人那等品貌,岂会有人记错?”被问及的商贾一脸莫名,“今年春天他还来码头巡视,还登了我的船看货呢,那通身的气派……”

  这队长门卫的笔录上满是此类无用证词,实在没有任何采用的价值。

  去闻人约江南老家的那一队人,终于嗅到了一丝异样。

  熟悉闻人约的左邻右舍皆道,说这位大人没入官场前,是个温文内秀的性子,每日只顾着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长门卫何等敏锐,立即觉出这描述与那个在官场上叱咤风云的闻人约相去略远,便取出密绘的闻人约的画像,请来那位教了他十年诗书的胡老秀才辨认。

  胡老秀才拈着山羊胡,眯着眼睛瞧了半晌,说:“守约真是大不一样了,神完气足,脱胎换骨啊。”

  这组长门卫一听,更是精神抖擞,问:“难道他相貌有异?”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骑鲸南去 前世今生 天之骄子 升级流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