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依嗤笑:“怎么次次在我这儿吃亏,还学不会长记性呢?你要不要也追去贺家,和他们对峙啊?”
杨红蕊她妈一脸憋闷,灰溜溜地回家了。
贺家她自然是不敢去的,就贺家母子那战斗力,一般人谁招架得住啊?
第34章 年代文(34)
且不提杨红蕊知道自己母亲的操作后是如何崩溃、两人又是怎么互相埋怨的, 至少现在听了八卦的众人是没空细想杨家这点事,他们更好奇摩托车是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白送给贺家的。
上石桥村口聚集了乌压压的人,像是在迎接什么领导一样。
贺明隽远远看见了, 多少有点无语。
这阵仗也未免太大了。
贺明隽是跟着牛车回来的。
那辆货车还停在村口,因为司机对周围不熟悉, 也不认识贺明隽, 农村的路况又一般,就没有选择开车去接, 或是直接把摩托车运到镇上给贺明隽送去,而是就选择在村里等。
现在见到了贺明隽本人, 司机有点激动,对了些信息之后, 就要他检查一下有无问题,签个收条。
摩托车被捆绑包裹得很严实, 还在车厢里放着。
热情的村民激动又小心地帮忙抬下来。
有人不解地问:“不是摩托车吗?直接骑来多方便, 弄这么折腾……”
贺明隽倒是能猜到原因。
若是让别人骑来, 那就不是新车了。
这便是对方的细心周到之处。
现在愿意放弃铁饭碗、自己创业的人, 都是有点胆量和见识的。
而贺明隽选人合作,当然要找不会给自己添麻烦的, 人品脑子要有、眼力见儿也不能缺, 免得害他翻车。
但现在看来, 对方似乎太有眼力见儿了。
一直以来, 贺明隽的生活不说是养尊处优, 也称得上便利舒适。
他又没有那种沉浸扮演的爱好, 于是在平时就难免表现出一些不符合现在身份的“讲究”来。
在这个大家都过得很糙的年代,他的一些习惯甚至显得有点矫情。
对方有求于他,自然要投其所好, 在小细节上都很用心。
其实这对贺明隽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
他以前从未骑过摩托,更不是机车发烧友,也就不会有禁止别人骑这样的忌讳。
送辆摩托车而已,结果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是贺明隽没想到的。
现在摩托车还是个稀罕物,想要弄到票很需要门路,期间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所以双方当时根本没有约定时间。
贺明隽只说,到时候给他送到上石桥村就行。
没想到,对方动作还挺快。这还不到一个月,就将车给他送来了。
贺明隽将包装拆开,露出里面主体为黑色的摩托车。
周围的人看见后,惊叹连连。
这是最新的二代摩托,比起一代那种像是笨重版不带前杠自行车的造型,这款摩托车已经比较接近后代摩托车的模样了。
油箱连着车把,表面的黑漆锃光瓦亮的。
后面是两个皮质座位。
当然硬要挤的话,三个人也能坐得下,甚至前面的油箱上还能再坐一个小孩。
很多人都好奇地伸手去摸了,还难以置信地问:“这就是摩托车啊?是比自行车威风!”
“你会不会骑啊?”
“真送你了?这得多少钱啊?”
司机刚想回话,贺明隽就看向他打断道:“挂牌了吗?”
“挂了!”司机忙点头,去拿了新的还没绑到车上的牌照。
现在管理不规范,摩托车挂的是和自行车一样的牌。
然后,司机又想起什么,转身去提下来一桶油和一截塑料软管。
他教贺明隽,加油的时候,将软管的一端放进油桶里,咬着另一端的管子吸一口气,再及时插进摩托车的油箱口,就能加油了。
贺明隽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
至于操作,到时候就让贺大山来。
反正他是不想咬着管子吸汽油。
贺明隽接过钥匙,跨上了车。
可能是因为腿长吧,他的动作看起来很酷。
油门声响起时,前面的人就自动躲开了,让出好宽的一条路。
他们生怕被撞到,都躲到了后面,伸长了脖子看。
贺明隽骑了一圈,熟悉各种操作的同时也检查了一遍。
然后他就回来给司机签了收条。
有人问贺明隽:“能不能让我骑一圈感受一下?”
贺明隽还没回答,就有另一人怼道:“万一摔了撞了,是你赔他车,还是他赔你医疗费啊?”
这是贺家的一个长辈,担心贺明隽年轻抹不开面子或是为了炫耀一冲动就答应了,所以抢先一步出声。
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没分寸,他们只是眼热,顶多摸两把,好奇这车多少钱、人家为啥要给贺明隽送车。
贺明隽没回答,只问贺父:“我妈不在家吗?我想让她看看。”
他完全无视了司机,也没表达出要好好招待人的意思。
倒是贺父虽然话不多,但到底更懂人情世故,回答了贺明隽一句“她在家做饭”,然后就顺势邀请司机留下来吃饭。
司机看了贺明隽一眼,大概是觉得他不怎么欢迎自己,就又掏出一封信给他,说自己还要赶着回去交差。
贺明隽果然满意地一点头,客气道:“麻烦了,路上小心。”
赶客的态度很明显。
实际上,倒不是贺明隽小气、不喜欢待客,而是他担心司机说漏嘴。
要是让人知道这辆摩托车要一千块钱,恐怕他更难糊弄过去了。
廖春花也不会因白得一辆摩托高兴,只会唠叨他太不会过日子。
目送司机离开,贺明隽就准备骑车回家。
有小孩哇哇叫着,想让他带他们一起坐摩托。
贺明隽发现了人群外围的贺灵秋与贺灵双两姐妹,就停下来,把她们提上了车。
贺灵秋比较内敛一点,笑得很含蓄。
贺灵双则高兴地叫喊起来,还向地下追着跑的小孩嘚瑟。
毫不夸张地说,这能让两位小朋友在同龄人间炫耀到过年。
好多人跟在他们后面。
贺大山牵着牛车远远地缀着,担心牛受惊,他一直没往前凑。
这一番动静可不小。
正在给鸡褪毛的廖春花听到声音,顾不上洗手就往外走。
一出大门,看着轰鸣而来的摩托车,廖春花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她没跟着出去凑热闹,并非是不好奇,而是想着自家幺儿在外面住了那么久,现在回来了,得给他做顿好的。
再说,他们家现在也不同以往了。
她都戴上银镯子——虽然大多时候她都没真戴在手腕上,反正她觉得自己不能再表现得像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样子。
因此,有人来喊廖春花的时候,她就摆摆手,说:“不就是摩托车吗?要真是人家送给我幺儿的,等他带回来了,我早晚能看到。”
之前贺明隽提起摩托车时是那种轻描淡写的语气,现在还有人白送他一辆,廖春花就想当然地觉得,摩托车顶多就是比自行车大一号而已,能有多稀奇?
哪知道现在亲眼一看,这可太威风了!
尤其是她家幺儿坐在上面,跟个大将军一样。
她幺儿这样,咋会娶不到媳妇?
廖春花并不知道贺明隽在外面给自己个儿抹黑的事。
见他停下后,廖春花就高兴地迎了上去,问了一连串问题:“这就是摩托车?这么新呢?到底是谁送给你的?这得多少钱啊?咋以前没听你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