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他做第二次的检查?”
“就在第二天,同样的地方,”
“他的情绪跟态度怎么样?”
“跟前一天差不多。刚开始很冷淡。然后就直言不讳了。我们谈的话题基本上跟前一天差不多。”
“这次检查进行多久?”
“大约4个小时。”
巴克利低头看了一下记事薄,然后向马果夫耳语了几句:“现在,罗德希佛医生,针对你在6月19号及20号对海林先生的检查结果,你是否能够对这名被告在当时的精神状况提出诊断报告?”
“可以,先生。”
“请说明你的诊断结果。”
“在6月19日及20日两天,海林先生的精神状况非常好,可以说是完全正常。”
“谢谢你。根据你的检查,你是否能够针对海林先生在枪杀比利·雷·柯伯及彼特·威拉得时的精神状况提出诊断报告?”
“可以。”
“请说明你的诊断结果。”
“当时海林先生的精神状况良好,没有任何异常的现象。”
“你是根据何种理由做此推断的?”
罗德希佛将脸朝向陪审团,由证人的身分摇身变成了一名学者的姿态:“你必须要从他在这次犯罪中的预谋程度分辨,而动机则是预谋的一个要素。海林先生当然有做这件事情的动机。而且他当时的精神状况并没有阻止他有这种预谋的念头。坦白说,海林先生所做的事乃是经过他精心策划的。”
“医生,你对麦南坦法则应该很熟悉吧?”
“当然。”
“那你也应该知道另一名精神病医师,一位叫做贝斯的医生曾经告诉陪审团说,海林先生无法分辨对错,而且也无法认知他的行为本质。”
“是的,我知道这件事。”
“你同意他的证词吗?”
“不,这是非常可笑的说法,我个人持反对意见。海林先生已经坦承他蓄意策划这次的谋杀行为了,而且在当时他的精神状况也没有阻止他策划这次谋杀的打算。这在每一部法律书籍及医学丛书上都称之为预谋杀人。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策划谋杀并且自己是蓄意计划之后,又宣称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此时,杰可自己也觉得很荒谬,而且当这些证词回荡在法庭上时,听起来似乎更为荒谬了。罗德希佛的表现非常有说服力,而且可信度极高。杰可想起了贝斯,不禁在心里暗自咒骂他。
陆希恩坐在黑人民众之间,完全同意罗德希佛医生所说的每句证词。和贝斯相较之下,这位检方的医生实在太有权威了。
“现在,基于这些因素以及你对海林先生在5月20日当天的精神状况之诊断,对于海林先生在枪杀比利·雷·柯伯、彼特·威拉得及狄韦恩·路尼副警长时,是否具有分辨对错的能力,你有自己的看法吗?”
“有的。”
“请说明你的看法。”
“他在当时的精神状况十分正常,而且绝对具有分辨对错的能力。”
“根据同样的因素,你认为海林是否有能力了解言己行为的本质?”
“是的,他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巴克利抓起他的笔记薄,然后恭敬地翰躬:“谢谢你,医生。没有其他问题了。”
“需要讯问吗。毕更斯先生?”努斯问道。
“只有几个问题。”
“我想也是。我们休庭10分钟。”
杰可也没搭理卡尔·李。一个人很快地走出法庭,爬上楼梯,来到三楼的图书室。已经在那里等候的哈利·瑞克斯朝杰可微笑。
“放轻松点,杰可。我已经打电话问过北卡罗来纳州的各家报社了,他们都没有刊出房子被烧的事,也没有提到卢阿克遇上三K党的消息,罗利市的早报今天登出有关审判的报道,不过没什么特别的。其他的都没问题了。我相信卡拉还不知道这件事,杰可,她现在一定还以为她那美丽的汽车还安好无恙呢。这是不是好消息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约翰·格里森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