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自己的打算,他需要一个技术高明的摄影师,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打电话给安东-舍夫佐夫说:
“我指给你看一个姑娘,你设法给她拍几张照片。然后我再给你几张照片,你给我剪辑拼凑成蒙太奇。能办到吧?”
“没问题。”舍夫佐夫痛快地答应了。
他没费周折就找到了“蓝色多瑙河”公司的女职员奥莉加-叶梅利扬采娃,暗中“护送”她到家,拍了近十张照片,有在大街上的、有在无轨电车站的、有在商店里的、有在林荫道上的、有在楼门口的……姑娘长得很亮丽,就是不怎么上相。舍夫佐夫那老练的眼睛一下就看出了这一点,他尽可能选用仰拍,好让奥莉加在照片上显得更具魅力。他觉得有一张拍得特别成功:奥莉加向一个摊贩买香蕉,伸出手去接找回的零钱时,被安东抓拍了一张。她大概以为小贩存心骗她,心里默算着:香蕉的分量真的有小贩说的那么重,正好“够上”一万卢布?总之她当时脸上的表情十分紧张,甚至有点吃惊。
当天晚上他就同谢卢亚诺夫见了面,又同他一起回家。谢卢亚诺夫在一间紧靠厨房的储藏室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的照片洗印室,在靠厨房的墙上凿了个洞接了水管。
“哎呀。”安东不胜惊讶地打量着谢卢亚诺夫这些收拾得井井有条的简易设备。
“得想想办法,”谢卢亚诺夫耸了耸肩,“不要点小聪明,是什么事都办不成的。只有我们的娜斯佳破案不使诡计,老老实实,但她毕竟只代表她。”
“娜斯佳,就是那个卡缅斯卡哑?”舍夫佐夫追问道。
“嗯,就是她。”
“她能行,为什么你就不行?莫非她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天晓得,”谢卢亚诺夫微微一笑,“大概因为她是个天才演员,说实话说得跟撒谎一样,别人就不信她的话了。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又不致引起责怪。”
“这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感兴趣地问,“我有点儿不明白。”
“再简单不过了。打个比方,你回到家里,妻子问:‘你吃过午饭了没有?’你根本不敢正眼看她,只含含糊糊地说:‘什么?啊,对啦……是的,吃过了……当然吃过了,你不用忙啦。’而实际上你是去会情人了。而你那位贤内助还一直坚信你这个可怜虫整天马不停蹄地顾不上吃喝呢。你说的既是实情,又对她有所隐瞒。懂了吗?”
“真狡猾,”安东笑了起来,“你怎么就不行呢?”
“不知道。也许是没有这根神经,想象力迟钝吧。娜斯佳能马上对事态作出反应并随机应变,我却在几小时之后,才能琢磨出如何转移话题……但我有我的高招。先给你弄点吃的还是马上开始工作?”
“结合进行。要是不麻烦,可以在胶卷显影时先吃点儿东西。等底片晾干了,再休息一次。”
照片洗出来棒极啦,只是谢卢亚诺夫给他看那几张要给奥莉加“剪辑”的照片时,安东才明白要干什么。按照侦查员的意图,他们最终要搞出几张奥莉加与几个不同的男人相会的照片。而她伸手接找的零钱的那个镜头是最恰当不过的。另外还得给奥莉加“换换装”。
“这是什么馊主意?”舍夫佐夫疑惑不解地问,“我们搞这个干吗?”
“除了迷惑人,还能为什么,”谢卢亚诺夫开玩笑地说,“干我们这行的,办事准则很简单:不骗人,就别想弄清事情真相。趁晾照片的功夫,咱们再喝点咖啡吧。”
“不,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喝点茶,”安东说,“我一口咖啡也不能喝。”
“你怎么啦,有病吗?”
“缺血性心脏病。”
“真的?你看起来还很年轻。”谢卢亚诺夫惊讶地说。
“这病从小就有了。不过你可别把我当残疾人看,”摄影师笑了起来,“我也习以为常了,还带病参过军。工作几乎没有影响。我的病大约两个月犯一回,躺上三四天就好了。还要不了命。”
谢卢亚诺夫沏好茶,切开夹肉面包,从橱子里取出一瓶白兰地,犹豫不决地看了摄影师一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