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面前挂上这幅招贴画,我再也无法写作了。必须尽快从墙上把这个可恶的斯努皮狗像摘下来,可我又老是下不了决心,因为这个少儿时代的玩偶已经成了我目前状态的象征,它时时提醒我、告诫我。
很多小说第一章开头的魁力在以后的叙述中很快消失了,因为开端只不过是一种许诺,对后面的故事及其可能的种种展开方式的一种许诺。我真想写一本小说,它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头时的那种扭力,维持住该者尚无具体内容的期望。这样一本小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写完第一段后就中止吗?把开场白无休止地拉长吗?或者像个千零一夜》那样,把一篇故事的开头插到另一篇中去呢?
今天我要把一部名著的最初几段抄写一遍,看看在它那开头里蕴藏的力量能否传递到我的手上来。如果我的手真能获得这科力量,它便会自发地接着写下去。
“七月初,一个十分炎热的日子。接近黄昏时,一个年轻人从转租的位于S胡同的小房间里走出来,慢慢地、仿佛是漫不经心地走向K桥。”
我必须把第二段也抄下来,好让这篇故事自然而然地带着我前进:
“他在楼梯上成功地避开了女房东。他的房间在一幢六层楼高的经济公寓最上面,小得像个衣柜,根本不像一间住宅。”我一直抄到:“他欠女房东许多房钱,害怕碰见她。”
抄到这里,下面的话强烈地吸引着我,我不由自主地抄下去:“他并不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恰恰相反,一段时间以来他性情暴躁,仿佛患了疑心病。”既然抄到这里了,我就接着把这一段抄下去,不,一直抄它几页,一直抄到主人公来到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面前。‘哦是拉斯柯里尼科夫,大学生,一个月之前搬到您这里来的,——年轻人急忙低声说道并向她鞠了个躬。他提醒自己应该更有礼貌此
我停下笔,以免抄写全本《罪与罚》[⑤]。这种诱惑已控制着我。我仿佛突然明白了,誊写这个现在已不可思议的职业曾经具有何种意义与吸引力。誊写人员同时生活在两种时空之中,即读与写这两种时空之中,因为他可以抄写而不为自己面前空白的纸张担忧,又可以阅读而不为自己的这一行为可能涉及何种具体对象操心。
有位自称翻译我的作品的人来找我,并告诉我说,我的作品在未经我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被广泛翻译出版,这有损我的利益也有损他的利益。他递给我一本书,我翻了一下,没看出有什么问题。那是一本日语书,只有书皮上我的姓名是用拉丁字母书写的。
“我连这是我的哪本小说都看不明白,”我说,并把那本书还给他,“可惜我不懂日语。”
“即使您懂日语,也认不出这是您的哪本书,”来访者说道,“这本书您从来未写过。”
他向我解释说,日本人仿制西方产品的能力已发展到文学方面。大皈有家公司已掌握了西拉·弗兰奈里小说的格式,能够制造出他的第一流新小说并使之充斥世界市场。把它们再翻译成英文(说得确切些,把它们翻译成假冒的英文原著),任何评论家都不能把它们与弗兰奈里的原作区别开来。
这个消息像魔鬼一般把我弄得心神不宁,木仅是因为这在经济上和道义上会给我造成损失,而且因为我对这些伪作,对我自己在另一种文化土壤上发出的新芽,既感到好奇又感到忧虑。我想像着一个身穿和服的日本老翁正在跨越一座拱桥。他就是我的日本形象。他正在构思我的一篇小说,经过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过程,达到与我完全相同的结果。因此,大限这家公司仿制的弗兰奈里伪作虽然只是我的作品的低劣的仿造,但它们同时又可能包含着一种典雅而神秘的智慧。后者则是真正的弗兰奈里的作品所不具备的。
当然,在这位陌生人面前我不得不掩饰自己这种双重反应,仅仅表示同意收集各种必要的证据,提起诉讼。
“我要控告伪造者和推销伪作的人!”我故意盯着这个年轻人说道,因为我怀疑他参与了这场肮脏的交易。他说他叫艾尔梅斯·马拉纳,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他的头前后很长,像个飞艇,凸起的前额里仿佛隐藏着许多东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伊塔罗·卡尔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