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33)

2025-10-09 评论

正因为有应该要维持和平的联合国部队在那里,反而制造出更多的牺牲者。
太有意思了。
教室里的学生不管表面上如何表现,内心都深信教师最后一定会出面维持秩序。大部分的家长也都如此,他们相信老师,或把责任推给老师,放心撒手。所以只要能够巧妙地操纵老师,就可以让这些同学陷入绝望。
王子想到驾驭老师的方法。
首先是灌输老师观念,让她觉得承认霸凌会是件麻烦事,后患无穷。
同时施加恐惧,让她害怕身为教师的自己可能也会遭殃。
然后为她准备自我正当化的借口,说她已经积极处理了,她已经善尽教师的责任了。
课外读物心得报告也考虑到这一点,提到美国和联合国的愚昧及自私的逻辑。他期待级任导师会发现到「这是在说我」、「这孩子很危险」。王子像这样给了她提示。
当然,女老师没有察觉。她反倒是赞叹:「慧同学都读这么深奥的书吗?好厉害!」还说:「可是居然会发生这种悲剧,真是太可怕了。明明同样都是人类,真是难以置信。」王子大失所望。
为什么会发生大屠杀?王子可以轻易理解。因为人是靠直觉在判断事物的。而且这种直觉深受周遭人群的影响。
王子在书上看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把众人集合在一处,对他们提问,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众人依序回答,每个人都可以听到其他人的回答内容。然而其实这群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受试者,其余全都被指示要故意说出错误的答案。结果怎么样?那唯一一个「依自己的意志选择正确答案」的人,被问三次里会有一次去迎合别人「错误的回答」。受试者当中高达四分之三,都一度舍弃自己的正确判断。
人是会去迎合他人的生物。
还有其他类似的实验。根据那些实验,人类容易与他人同调的模式是:
「这个决定非常重要,而且是正确答案不明确、难以回答」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人就容易人云亦云。
答案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没问题。人可以相信自己的答案。
判断造成的影响不怎么重大的问题也没问题。人可以轻松说出自己的答案。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这样想—人在非得做出可怕的决断,或是违背伦理的决定时,就会附和群体的见解,确信「这样做才是对的」。
根据这些,王子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屠杀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他们一定是相信集团的决定才是对的,而不是自己做判断,盲从动手。
      厕所里传来声响。冲水声。门开了,但里面走出来的是个中年男子。身穿西装的男子走到洗手台。王子立刻打开那间厕所的门查看,里面只有一个马桶,看起来不像藏有行李箱。王子接着也打开隔壁间厕所。那里是女厕,但王子不在乎。
没有行李。
拿到哪里去了?王子动脑。
一定是藏到哪里了。哪里?
那个行李箱的大小没办法完全藏在车厢座位底下。行李放置处和厕所也没看见。
王子会走近垃圾筒,并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除此之外的地方都找遍了而已,王子看着丢瓶罐的圆形洞穴还有丢杂志的长条形洞穴,尽管觉得这里塞不进行李箱,但还是把脸凑过去。即使查看里面,也只有压扁的便当盒堆积着。
紧接着,王子发现了突起。
丢杂志的洞穴旁边有个小突起。王子抱着一线希望按下去,结果「嚓」地一声,跳出了一块金属。王子毫不犹豫地转动它。眼前的板子大大地掀开,王子不禁雀跃。他完全没想到这种地方竟然能打开。而里面就像架子一样,底下有垃圾袋,上面摆着行李箱。是行李箱。一定是那个黑框眼镜男想要带走的箱子。
找到了。王子关上板子,恢复原状。他慢慢地吐气。
没必要慌。那个黑框眼镜男不会轻易把行李箱从这个藏身处移走吧。他应该很放心,觉得只要藏在这里,直到目的地都不会被人发现。
要怎样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玩?
发现目标让王子涌出无比的成就感,他暂时先回去七车。我果然运气绝佳——他更加如此确信了。
 

木村想起有关王子的记忆。
第一次在百货公司遇到王子时,木村心想八成不会再见到这个国中生了。
然而就像被看不见的磁力所吸引,不到两个星期,木村再次与王子扯上关系。
这天木村也跟小涉在一起,他们送木村的父母——小涉的爷爷奶奶去最近的车站,正在回家的路上。
木村的父母一天前过来,说是来参加东京举行的同学会,下榻木村公寓附近的小旅馆,还带幼稚园放学回来的小涉去玩具店,宠爱地说:「想买什么都买给你。」小涉性格内向,显然被爷爷奶奶的「买给你、买给你」攻势吓到了。结果小涉只拿了店头发的汽球好像就满足了,爷爷夸张地叹息,责备木村说:「都是你什么都不买给他,他才会变成这样一个没欲望的孩子。可怜噢,噢噢,实在太可怜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伊坂幸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