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罗杰历险记13:智斗猛兽(12)

2025-10-09 评论

  哈尔端出一碗汤和一只勺子,给“彼得·潘”示范了一下勺子的用法,就把勺子递给了它。这下小丑可为难了。小熊猫从来不喝汤,而且更不会用勺子了。
  可“彼得·潘”是不会被难住的。它接过勺子,放进汤里,然后倒着拿了出来,使劲往嘴里送。
  结果它没有喝到多少汤,却引来了人们的一片笑声。
  “现在我把它最喜欢的东西给它。”哈尔说。
  他把箭竹切成小块扔给“彼得·潘”。
  “小丑”又表演了它是如何吃它最喜爱的食物——箭竹的。它仰面朝天躺在地上,把箭竹放在胸部,然后用非常像手的前爪一片一片地送到嘴里。
  人们都惊奇地看着这个动物嚼竹片。由于长着锋利的门牙和有力的臼齿,“彼得·潘”不一会儿就把箭竹吃光,然后就缩成一团睡着了。
  哈尔把它移开,把帽子还给了老头儿,把假发还给了妇女。
  “表演太精彩了。”人们说。
  “不要谢我!”哈尔说,“是罗杰把小熊猫抓住的。”
  于是所有的人都走过来向罗杰致意。然后,客人们一边说笑着、赞美着小熊猫的精彩表演,一边带着对罗杰的敬佩之情满意地回家了。

  维克自以为长得根英俊,整天缠着哈尔给他照相。
  “我想骑着大象照一张。”他说。三个人现在正在阿布·辛抽木公司的一个柚木园里,观看大象把电线杆一样长的原木卷起来,放在象牙上,用鼻子卷住,举着它穿过木场,轻轻地放到一堆原木上。
  当造船厂想用木头做船壳时,就会到这儿来买木料。这种木料可以使用很长时间而不腐烂。
  西方国家里知道抽木的人并不多,但在印度却随处可见,一直到海拔3000英尺的高山都有它的踪迹。这些原木顺流漂下几英里就到了贮木场。印度人把抽木看作世界上最好的木材,甚至比菲律宾红柳、按木都好。
  大象正干活时,维克说:“让它躺下,我就能爬到它背上了。”
  “它不是供乘坐的大象。”驱象人说,“它知道怎么运木材,可还从来没有一个陌生人坐在它的背上。”
  “好吧,”维克说,“那这就是第一次,我来教它。”
  驱象人让大象躺在地上,维克马上爬到它那宽阔的脊背上。
  “现在可以拍照了吗?”哈尔问。
  “当然不行。我怎么能骑在躺着的大象身上拍照呢,让它站起来。”
  大象站起来后,哈尔立刻按下了快门。照相机的卡塔声和压在背上的沉重的东西使大象忍无可忍。它猛地转过身,冲出贮木场,顺着大街跑去。
  奔跑的大象左擂右摆,特别是在没有鞍子的情况下,骑手要想坐在上面就更困难了。
  维克紧紧抓住大象的胶皮似的耳朵,他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骑这个反复无常的野兽。
  驱象人一边大声呛喝着,一边追了出来,但却追不上。维克骑在这个“丛林之舟”上,就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儿坐在飓风甲板上一样摇晃着,随时都可能掉下来。
  大象不懂交通规则,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这时,一辆福特汽车直冲它开来,喇叭按得嘀嘀响。起初司机好像确信这座“肉山”会给他让路,等他发现大象没有丝毫让路的迹象时,已来不及煞车。在最后一刹那,他一下子穿过一道栏杆,越过花园,冲进一个用箭竹作篱笆的人家,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和他的汽车。伴随着维克和大象的惊叫,屋里的人也发出惶恐的尖叫声。
  一辆黄包车迎面而来,幸好,车上没有乘客。大象只用鼻子轻轻地卷了一下,车子立刻被卷进了路旁的水沟里,而拉车的还站在车把里没来得及跑出来。
  大象的鼻子在空中疯狂地挥舞着,有时也会像章鱼的触角一样甩向后面的维克。大象的鼻子向后能够到多远呢?大象能够用水冲洗自己的后背。维克担心他会被突然卷起来扔进某一家二楼的窗户里。
  他们来到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在路口中央的交通管制台上,一个警察正做出了停车的手势。
  这只大象尽管在搬运木材时显得很聪明,却不懂这些手势。它发疯似地直冲了过去,汽车、人力车和马车都急忙闪开了路。警察气得吼叫起来,行人则被吓得尖叫着。
  现在大象正驮着维克沿着一条河跑,它累坏了,该洗个澡了。
  开始时水只有五英尺深,维克并不在乎,可越来越深,最后连大象的后背都没进水里,维克浑身都湿透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威廉德·普赖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