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之海(198)

2025-10-09 评论

  于是,父亲、佐和、本多、藏原等几位他不愿想到的那些人的名字,忽然间像乱哄哄上下翻飞的灯蛾一般麇集在他的眼前。阿勋竭力把住船舵,将心灵的船头对准自己最渴望的、最光辉的、最能唤起陶醉感的想像。在旭日初升的断崖上,向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竭诚叩拜……俯瞰着闪烁光亮的大海,在高洁的松树的树根上自刃。不过,当在东京市内举事之后,很难赶到这种理想的海边。如果爆炸变电所能够奏效,在一片黑暗之中交通将会断绝,那时,乘坐电车远走高飞的想法恐怕很难实现。对于能否从暗杀现场脱身后再逃向远方,阿勋一点儿把握也没有。
  尽管如此,阿勋仍在梦想着,有一个清净的地方正等待着自己前去切腹。很显然,那是神风连六志士切腹时所在的大见岳山山巅的幻景。晨风吹拂着切腹现场拦绳上的白纸条,山顶的黎明云蒸雾蔚,显现着死境的幻象。
  阿勋现在还不想把这地点确切地定在某处。因为现在确定了,举事后若无法赶到那里也毫无意义。即便现在不做决定,一直守护他到最后一刻的神意,也会自然地引导他赶到那里。在某地一定有一个场所,拂晓时的松风吹拂而过,初冬清晨凛冽的寒风沁人裸露的肌肤,不久后,冉冉升起的太阳明亮地照耀着他那血染的尸骸和红松的树干。
  假如能安全地逃到皇城前……他产生出一个不胜惶恐的空想。自己渡过结着薄冰的皇城护壕,顺着对岸的山崖爬到崖上的松树下,在那里静静等候着黎明的到来,或是远眺月岛方向浮现着船影的大海的曙光。在眼前的丸之内大街浮雕般地被染上第一束曙光之前,自己便可以伏刃而死了。

  本多从东京出差回来后,大家都在议论,说总觉得他有些变了。对此,本多自己也有所察觉。
  他确实失去了以往那种坚定而自信的表情。对现实中所发生的事件加以纵横裁判的工作,忽然间竟使他感到厌倦。他经常郁郁不乐,同僚与他说话也听不进去,因而常常不作回答。院长听说了这事后,担心是过度的劳累腐蚀了他那异常清晰的头脑。
  就是在审判官办公室的办公桌前翻阅文件时,本多也不时战栗地回忆起梁川的那个傍晚,以现实形式清晰地显现出来的早年清显的梦中情境。他还回想起,翌日清晨,在一阵不可思议的冲动下,他利用返回大阪的火车开车前的短暂时间,到青山墓地为清显扫墓时的情景。
  离火车发车的时间还早,可本多一大早就匆匆走出了家门,这使得母亲对儿子的举止感到惊讶。本多首先驱车来到青山,驶过墓地中央的那条坡道后,在位于宽阔的墓地正中间的路口处下了车。本多还记得墓区的道路,他让汽车在原处等着,自己便急急地往松枝家的墓地走去。松枝家的墓地修建得非常高大,即或忘记了路径,也能够远远看见松枝家那高大的墓冢。
  本多顺着汽车道往回走了一段,又背着朝阳走人了墓间小道。回头看去,晚秋的朝阳正从瘦削的松树丛上,伸出它那毫无气力的光亮之手。这光亮透过尖尖的石碑和郁暗的常绿树间的隙缝,为崭新的花岗岩石塔①镀上一层奇异的光泽。
  本多继续向小道深处走去。从这里已经可以看见松枝家高耸着的墓冢,可要到那里去,却还要向右拐进一条铺满落叶和杉苔的更细的小径。松枝家白色花岗岩的大牌坊,兀立在侍臣一般簇拥在周围的小墓中间。这是模仿府内“宫家”的神明牌坊而修建的。
  现在,这种明治时代的“雄伟”遗风,看上去好像有失典雅,这已是无可奈何的事了。穿过牌坊后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立于中央的一块约为一丈五尺的岩石刻成的颂德碑。碑文是三条公爵用篆体书写,由著名的中国工匠镌刻而成。碑上详细地刻着清显祖父的事迹,此外还有一段自赞曰:
  ①石塔在日本初为供养塔,后逐渐成为个人墓标。
  仰瞻恒碑
  万世所宗
  碑下便是松枝全家的墓,以及立于墓旁的墓志。只是在巨大的颂德碑下,这些墓冢和墓志显得毫不起眼。从这里往右再上几级石阶,有一块用石头墙垣围起的墓地,清显和他祖父的墓冢就并排坐落在那里。来过多次的本多,并没有认真打量那块颂德碑,便径直登上了右边的石阶。
  祖父和清显的墓冢虽说并排而列,但规格却并不相等。祖父巨大的墓冢耸立在中央,西之屋型的四脚石灯笼肃穆地守护在拜道两侧。清显的墓冢明显破坏了祖父冥福之地的对称布局,恭恭敬敬地伫立在它的右侧,与祖父高大的墓石相对比,显得非常矮小,不过墓基也还足有六尺之长。而且,清显墓冢的设计思想与祖父的完全相同。无论墓体、水钵,还是印上了家徽的花瓶,都和祖父墓冢的设计思想一般无二,用的也是同样的石料,只是缩小了尺寸而已。在发黑了的花岗岩上,仅刻着一行漂亮的隶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三岛由纪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