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之海(266)

2025-10-09 评论

  印度人难道知晓这一切吗?即使在梦中,本多也感到了恐怖。好比地球自转这个事实,决不是五感所能感知的,是以科学的理性为媒介好不容易认识到的。轮回转生也是日常的感觉或智力所无法把握的,它是凭借某种极其正确的,系统而又直观的超理性才能认识到的。正是由于知道这一切,印度人才这样的懒惰,这样的反抗进步,而且,把我们用来判断人的感情基准的共同符号——人的喜怒哀乐从他们的表情中统统删除了。
  不言而喻,这只是一个旅行者的浅见。梦境往往把最崇高的象征和最卑俗的思考混淆起来。本多在梦中思考的时候,过去当审判官时代的呆板冷漠的思辨方法又冒了头,恰如那种思想“怕烫”的人,将很热的未分化的事实冷冻起来,不制成概念化的冷冻食品就进食。这种性格和职业习惯至今仍然残存在他的身心之中。人在做梦时尤其变得小心谨慎,本多也不例外,他或许还没有丢弃早已掌握的精神保身术。
  梦境尽管荒诞离奇,但现实中的所见所闻则是更加确实的,更加解不开的迷。那些事实具有的热度,在他醒来后,更加清楚地留在了身心之中。他感觉就像染上了热病。
  旅馆走廊尽头的服务台点着昏暗的灯,留胡子的导游正在和值夜班的侍者小声说笑。看见穿亚麻西装的本多向这边走过来,便远远地向他恭敬地行礼。
  本多天不亮就出门,是想去看看阶梯浴场上,人们等待礼拜日出的热闹景象。
  贝纳勒斯是奉献给众多而又单一的,具有神格而又超越神格的梵天,这一多神教下的统一原理的。太阳即是神的体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一瞬间,其神圣达到了顶点。正如圣徒商羯罗阿du梨所说:“神把天空和贝纳勒斯放在天平上时,重的贝纳勒斯坠落于地,轻的天空飘忽上升。”所以,圣城贝纳勒斯一直受到与天空相等的对待。
  印度教徒认为,在太阳里看到了神的最高意识的体现,对神来说,太阳才是终极真理的象征性的化身。因此,贝纳勒斯充满了对太阳的仰慕与祈祷,人们的意识挣脱地上的羁绊,靠祈祷的力量把贝纳勒斯自身托向天空,就像悬浮的地毯。
  十马牺牲阶梯浴场被多出昨天无数倍的人挤满,一个个伞下的烛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跳跃着。对岸树林的上空,重重叠叠的云霞下面,已露出微明。
  各个竹伞下面都放着长凳,湿婆的化身“男根石”上装饰着红花,人们用小药杵捣碎浴后点额用的朱砂。准备用黄铜瓶里装的,已献给寺院开过光的恒河水搅拌朱砂粉的僧人等在旁边。有些人想在水中叩拜旭日升起,急步走下台阶,先捧起水拜了拜,然后慢慢浸入水中;有些人跪坐在伞下等候日出。
  晨曦从地平线上进出,转瞬间沐浴台阶上有了轮廓和色彩,女人们纱丽的颜色、皮肤的颜色、鲜花、白发、疥癣、黄铜圣具……仿佛一齐发出色彩的呼喊。忧郁的朝云徐徐变形,让位给扩散的光芒。旭日的火红色尖端终于出现在丛林之上,这时,与本多拥挤在一起的人群一齐发出了虔诚的赞叹声,有的人就地屈膝跪下。
  半身入水的人们,或合掌,或张开双手礼拜渐渐升起的火红的朝日。紫磨金般的水波之上,人们的半身影子抻得老长,直抵站在台阶上的人们脚下。人们向着对岸的太阳表达着无限的欢喜。人们仿佛被看不见的手牵引着,络绎不绝地浸入河水中去。
  太阳已经升到了丛林上面,刚才容许人们注视的红色圆盘,突变为瞬间也不能够注视的光辉火团。它已变成了威风八面,轰鸣四射的光焰。
  突然本多意识到,勋在自戕的虚幻世界的彼岸所描绘的太阳,正是这样的太阳。

  ……公元4世纪以后,印度的佛教急遽衰落。婉转的说法是:“印度教以其友爱的拥抱将佛教扼杀了。”正如犹太的基督教与犹太教、中国的儒教与道教的关系一样,在印度,佛教为了成为世界性的宗教,须将其祖国让给更具有土著性的宗教,并被逐出祖国。印度教只在其万神殿是一隅,象征性地保留了佛陀之名,即作为毗湿奴神十种变化的第九种而留下来。
  印度教相信,毗湿奴神变为鱼、陆龟、猪、人狮子、侏儒、佛陀等。按照婆罗门的解释,作为佛陀的毗湿奴神故意引诱民众走向异端而坠入迷界,这反而为婆罗门教导民众回归印度教的正路开辟了机缘。
  在印度教衰落的同时,西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寺院化为废墟,直至12世纪后的1819年,才被一队英军偶然发现,此前一直被埋没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三岛由纪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