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又暗地侦查了安田辰郎的情况。”笠井科长望着皇城的松梢。石墙上面正有一个人在放哨。
三原凝视着科长,感到在自己出差到北海道的时间内,有一股看不到的逆流向科长周遭押来。
“他也难以了解。”科长不顾三原的表情,径直说下去。“安田辰郎这个人,每星期到镰仓去一次,探视病妻。所以,尽管他可能与其他的女人有关系,却难寻到实证。
如果他真有外遇,做得也就算是巧妙了。我们调查下来,安田称得上是对太太忠心耿耿,夫妇感情圆满得很。”
三原点头。他到镰仓会见安田妻子时,也有同样感觉。
“所以,无论是阿时也好,佐山也好,安田也好——假如安田也有女人的话,三个人都是保守秘密,不让外界知道自己的男女关系的。”
三原听出来科长的话里有话。刚才的模模糊糊的预感,到现在忽然成了事实。
“科长,”三原吃惊地问道,“出了什么事情?”
“有事情。”笠井科长立刻答道。“是主任,他对于这件情死案突然热心起来。”
主任对这案件热心起来这句话,在三原听来,意味着更高的当局对主任增添了压力。
这一猜果然猜中。科长对他说明了详细情况。
三
第二天,三原刚从外面回来,笠井科长叫住他。
“喂,××部的石田司长表示意见来了。”
科长把两肘放在办公桌上,两手交叉在一起。这是他心烦意乱时例有的习惯。
“不是自己直接来的。派来了一名庶务。名片在这里。”
名片上印的是:“××部庶务佐佐木喜太郎”。三原瞥了一眼,等待科长的话。
“石田司长转告说,前两天听到安田辰郎报告,某人曾向他调查行踪,既然警视厅在全力侦查此案,他也愿意向警视厅交代一下。他一月二十日出差去北海道,的确和安田辰郎同乘一次列车,车辆虽不相同,两人却时常碰头招呼。如果要再找一个证人的话,车子过小搏之后,北海道厅的官员稻村胜三和他同座,不妨再向这个人调查一下。稻村是在函馆上车,偶然碰在一起的,安田因为要在札幌下车,走过来告辞,才由他引见给稻村认识。”
“完全是给安田作辩护啊!”三原说。
“也可以这样看。不过,他也算是协助警察调查安田的行动吧。”
科长微微一笑。微笑的含意,三原是了解的。
“那位石田司长和安田的关系怎么样?”
“官员和出入口商人的关系。值得详细观察。特别是石田司长是贪污事件的主要疑犯。可是到现在为止,石田司长和安田之间还看不到有什么问题。不过,安田最近从××部接了许多订货,经常向司长嘘寒问暖乃在情理之中的事。石田司长特别来代为关照,想必是投桃报李吧。”科长把手指关节捏得嘎嘎响。
“然而,投桃报李也要事不离实啊。为了核对,我给北海道厅打了一个电报,回电果然同石田司长讲的一样。也就是说,安田在一月二十一日搭乘‘球藻号,列车的事,并非虚假。”
安田搭乘“球藻号”列车的事,又增添了一名目击者。三原兴味索然地离开了科长。
中午稍过,三原来到警视厅五楼食堂。这地方比小城市的大餐馆还大。阳光穿过窗户,泻满地面。三原并不想吃饭,只叫了一杯红茶,一口口闲啜着,把记事簿掏出来,用铅笔在上面分析、盘算。
——安田辰郎北海道行程。
(一)青函渡轮上有他自己书写的旅客表。(二)石田司长的证言。(三)北海道厅的官员在车过小樽时由石田司长介绍和安田会面,(四)在札幌车站和河西会面。
三原望着这几项事实,仔细考虑。这四件事就像无法粉碎的四块岩石。然而,必须粉碎它们,不,绝对要把它们粉碎掉。
二十一日早晨七点二十四分从博多开出的“萨摩号”快车,和同一天二十点三十四分到达札幌的“球藻号”快车,怎么样才能衔接起来呢?它们不可能衔接。所谓不可能衔接,也就是无法衔接。——可是,可是,安田辰郎确实在北海道札幌车站出现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松本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