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8·枭雄归尘(102)

2025-10-09 评论

    德川家康也曾是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骁勇虎将。而如今,他既是已故太阁指定的摄政之人,其孙女千姬又与幼主秀赖有婚约。若抛弃敌意与之接近,不用说幼主,到了幼主与千姬的后代,家康的血脉就直接成了丰臣之主……与其对家康敌意大炽,不如逐步接近,让两家合为一体。虽然长盛一直这样考虑,可三成哪能接受?
    三成又道:“增田大人好像对家康很信赖啊。”他眯缝着眼,仿佛看透了长盛内心,冷笑不已,“看来,你真把家康看成了一个忠厚正直的长者,他可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啊。”
    增田不语。
    “我并非故意吓唬你。其实,家康从一开始就冷静地算计好了,对于太阁大人年迈、体虚、血脉不足诸事,他心里一清二楚。为了夺取天下,他方伪装得如此温顺。我们须给这老狐狸一个机会,让他显露出本性。我就不信揭不穿他的真面目。”三成于威逼中夹杂着嘲笑,“我们的对手乃是一只历经磨难、神通广大的老狐狸,绝不能被他迷住。而防止被他迷住的护身符,就是把天下和丰臣氏视为一体。一旦我们丢弃了这道符咒,天下就立时四分五裂,他亦会随之生起歹心。为丰臣氏存亡之计,须坚决反对家康代丰臣氏治理天下。”
    话说到这个份上,长盛无言以对。他若继续反驳,说不定会被三成诬为跟家康私通。三成深谙此道。
    此时,浅野长政转向三成,“我认为右卫门大夫的话有些道理。我们如此敌视内府,无异于吹毛求疵。太阁生前已决定了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太阁遗言,尽力避免混乱。”
    长政话音才落,三成便嗤之以鼻:“没错;太阁确有遗言,幼主年纪尚小,在成人之前,不得不暂时把权柄交与家康……可我们若不这么理解,事情就还未决定。”
    “难道治部大人在怀疑什么?”
    “若认为太阁的遗言只是一个病得发昏的老人在胡言乱语,那又当如何?而且,持这种怀疑态度的人已经出现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北政所夫人!浅野大人与北政所可非绝无干系,你要小心此事啊。”
    如此一来,长政也只好闭嘴。如此强硬的措辞,令长政觉得三成正在怀疑,是他让北政所产生了这种想法。
    为了打破不快的气氛,前田玄以插了一句:“我看时辰不早了,木食上人还在候着呢,我们还是赶紧进行下一步吧。”
    听玄以这么劝说,三成才一面嘟嘟嚷嚷,一面举起筷子。鲤鱼汤已凉了,四人各怀心思食起鲤鱼来。未几,三成苦笑道:“关键在于我们这几个人是否团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家康之流何足惧哉?”
    一个劲地煽动众人,以致他们生起恐惧的,乃是三成;反过来安慰众人的,又是三成!家康在众人心里竟有如此大的威慑力,真是讽刺!
    “好了,我们的目标已明确了。因此,今日太阁秘葬之后,我们明日就把大老们都招来,一起商议撤兵之事。”
    “这才是重中之重。”
    “瞒着大老们秘葬太阁,亦是太阁临终所托,大家定要注意此事,切切不能说漏了嘴。”至此,三成方觉得众人都被他强绑在了一起。既然他再三警告,大家定会提防家康。“好了,鲤鱼汤也喝完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清清楚楚、明明自白把自己对太阁的忠心昭告天下。”三成大口喝完鲤鱼汤,说笑似的抬起右胳膊给众人看,“你们看,三成清瘦的胳膊已经充满了永不退缩、永世守护好丰臣氏的力量!”
    其余三人默默把汤碗放在一边,不置可否……

    丰臣秀吉的逝去,在德川家康意料之中;从朝鲜撤兵的方法,他也已想过。太阁命已不长了……从产生这种想法时起,家康就觉得需思考一些事情。一旦他稍有差池,秀吉故去,天下就会大乱,即使情况没那么严重,如果所调集的船只不够,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远在朝鲜的数十万官兵战死。倘若出现这种结局,秀吉不但不是旷世英雄,反而会成为给日本带来耻辱之人,遗臭万年。
    其实,秀吉自己最清楚此事,因此他才在临终前三日,即庆长三年八月十五,特意把家康叫到枕边,含泪把后事托付于他,要求家康担起大任。可是对于家康而言,却非轻而易举。天下就像一个大袋,无论哪处出现一丝缝隙,都极有可能变成无法弥补的破绽。太阁秘葬阿弥陀峰、丧中食鲤之类的事,只得先由着三成。但撤兵一事上,绝不容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尽管三成可以假传命令,他却不熟悉战场之事。此时须尽力稳住在朝鲜的官兵,不让其知道真相,以免士气大跌,生出大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山冈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