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梦(34)

2025-10-09 评论

    “是这样。”
    “您一个字也没改?”
    “请原谅,卡尔马先生……我估计您当时累了……您错用了一个词儿,于是我自作主张地更改了……”
    “万一我想用的恰恰就是这个词儿呢?”
    她垂下了头,象是要哭了。
    “从今以后请别再这样做,更不要自作聪明说我累了……我身体很好,德娜瓦小姐……很好,听见了吗?比某些人估计的要好得多……”
    他错了。他不该同这个有心保护自己的可怜的姑娘重演同米姆诺之间的那场闹剧。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要想到自己需要别人的保护呢?为了防备什么事?什么人?
    与此相反,他正在养精蓄锐。最危险的时刻好象已经过去了,所以他每隔一次就把手提箱在原寄存箱续存一次、只往里塞几枚硬币。
    他又发现两个报亭可以买到法庭报,其中有一个在星星广场,这就缩短了他要走的路程。他每次依然走进一家咖啡店或酒馆,然后把自己关在厕所里浏览报纸。
    报上不再议论死在圣普龙隧道里的那个人了,给人的印象是瑞士警察局对这个新闻没有给予任何重视。要不就是正相反。每当警察局对一件案子保持缄默时,往往不是意味着案情重大,最好先不要打草惊蛇吗?如果这里再含有什么政治背景,这种沉默不就更可以理解了吗?
    报上也没有再议论阿尔莱特·斯多布。仿佛在八月十九日那个星期天,全瑞士除了在街上有些充满地方色彩的娱乐活动和一些交通事故外没有出现过别的事。
    他丝毫也不敢掉以轻心。几年前报上谈论了很久的一件事至今他还记忆犹新。那件案子的名字不免使他联想到目前自己这件事的一个细节,将来人们也会用这种名字来提起他的案子的保瑞格斯或是布瑞克。
    报上曾报导过,有一家负责在全美国为各大银行及企业转运资金的大企业自己备有装甲车和私人警备队。波士顿的一些不法之徒对这个企业装甲车的来往情况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地进行了侦察。他们发现每天都有一笔数目极为可观的钱要在当地存放几个小时后才被运走。
    这些不法之徒需要对付的是货真价实的铜墙铁壁。为了这次在当时被称为当代最大胆最重大的行动,他们马不停蹄地准备了一年多。
    他记不清细节了,总之四五个人最终抢劫了五六千万美元后便销声匿迹了。
    警察局暗中侦察了几年,最后把疑点集中到几个经常出入于下层社会一个酒吧的人身上。这几个人受到了跟踪盯梢。但没有一个人花的钱不是合法地挣来的,也没有一个人有一丁点儿过度的开销。
    所有的银行和大商号都把钞票的号码记下来了。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任何一张被盗的钞票,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外,都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过。
    再过几个星期时效就要起作用了,因为根据美国法律,只要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事隔十年之后就要按时效到期宣告了结。
    就在这时,一家地方小银行发现了一张十美元的票子,是属于那一系列的号码之中的。通过存钱的那个商人,终于逮捕了一名嫌疑犯。就在时效到期前的整五天,一伙抢劫犯、全部落网。这五个人在抢劫了巨款以后节衣缩食地忍了几年,与此同时,如果卡尔马没有记错的话,大笔财富却被他们埋在一座公墓里。有一个人在最后关头坚持不住了。不知是他的妻子还是孩子病了,他夜里偷偷地去取了几张票子。
    他永远不能把这个故事忘怀。他当然不是个坏人。他什么也没偷。在圣普龙隧道把威尼斯来客推出火车的并不是他。当修指甲女工整装待发之际用一条蓝丝巾把她勒死的也绝不是他。
    一笔无主的财富完全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落到了他的手中。勿庸置疑,火车上的陌生人选择他是有原因的,不然,为什么这个人一路上那么认真地询问他本人,他的家庭,他的工作,乃至他的兴趣爱好呢?
    所以朱斯坦才会懊悔自己太多话,那么殷勤地向人介绍自己的情况,让人把一切都套出去了,可自己呢,没向对方提出任何问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乔治·西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