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这么细致地盘询不可能是为了一桩寻常的托咐。这难道还不清楚吗?可卡尔马最初还以为——他记得是在洛桑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一托咐可以拜托迎面碰到的随便什么人,譬如说火车站的搬运工也可以胜任。
为什么他的旅伴在提到所要乘的飞机一事时总是含糊其词?莫非他说的飞机航班是子虚乌有?
也许他已经决定利用圣普龙隧道里的黑暗自杀,也许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难以到达目的地。
也有可能是他遇到了紧急情况,否则在火车穿越欧洲最长的隧道时他突然起身朝厕所走去,这正常吗?从威尼斯到米兰,又从米兰到多莫多索拉,这个人从未失口流露过隐匿起来的必要。
他不会在车厢另一端或是在其它包厢里有秘密约会?也许还是自杀的可能性更大?这岂不能更雄辩地解释出他未能被查明身份的现实?他是否在跳车前有意识地销毁了证件及护照?在意大利边界,卡尔马清清楚楚地看见他把它们拿在手中。
他之所以在满载乘客的火车中选中了他而非别人,不正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委托并不象字面上显现出的那么简单吗?
他预料到了阿尔莱特·斯多布会死吗?在这种形势下,他是否希望不要酿成丑闻,不要牵扯别人?如果卡尔马呆头呆脑地把一百五十万交给警察局,同时讲出这段奇遇,不就把别人牵扯进去了?
这些臆测并不使他扫兴。他一点点地把它们拼凑、剪接起来,使得它们日趋真实、完整。比如说,在把钥匙交给他的前一刻,这位旅客紧逼着他的目光可能是要表示:“我知道您是位诚实的人,先生……”
为什么不会是真的?这会变成真的。
这是真的。由于车厢内的嘈杂声,由于那舞动窗帘的风呼呼直响,他们相互听漏了许多话。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句话是说过的了。
再说,这句话也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了。怀疑自己有罪的心理过程已经逾越过去,他已经完全认定自己无罪,不会再向自己提出这类问题了。
但是仍有相当多的担忧绝非轻而易举地就能排除。拿这个星期日来说,他们按惯例又驾车前往布瓦西。妻子坐在他的身边。她发现树上的叶子开始变红了。车开过几百米后她叹了口气:“今年生活费用又提高了,简直没有办法……”
他没有答复,此话用不着答复,他料定下面还有话。
“昨天我路过瓦格拉姆大街一家价格并不很贵的铺子,看见一身很好看的秋季女套裙,浅褐色的,线条明快,很有样式,有点象沙奈尔裁缝的式样。我去年就是在这家店里买的我那件迷人的绿色羊毛连衣裙……我就进去了,我问了问价……你猜是多少……”
“猜不出来……”
“329法郎!329法郎买一件大众化的二件套……”
“你没买?”
“你疯了?你不懂吗?”
“对不起,我认为你错了……你明天就该去买……”
三百多法郎!对于现在拥有一百多万法郎的他来说,算得了什么?
“我不明白你怎么想的。你难道不了解钱的价值?你忘了我还得为孩子们准备冬天全套的衣服吗?他们的个头都长疯了……”
他忽然可怜起她、可怜起他们来了。多少年来他始终这样生活,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条件的寒酸。无疑,他从童年时就曾渴望过许多东西,但那是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去世后绝不可能给他买的,就连蛋卷冰淇淋也严格控制在星期日才买,他不记得平时吃过冰淇淋,若吃过,也是在某个敲钟的节日。他脚上的鞋比起多数同学的鞋来又旧又厚,因为这样的鞋结实耐磨。他每年只有一套新衣服,每两年一件外衣,拿到新衣服时,头一件穿上身都已经很紧了。
他结婚初期,家庭生活相当拮据,尤其到了月底的时候。他们去艾蒂安纳饭馆吃午饭或晚饭的次数屈指可数,那还只是个价格低廉的饭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乔治·西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