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妖(14)

2025-10-09 评论

    赖特的书猛烈抨击当时流行于英格兰的婚姻制度和爱情习俗,不厌其烦地提倡一种决然不同的制度。赖特的这一套不仅来自于他自己的想象,以及戈德文的思想,而且来自于更早一些的柏拉图的《共和国》、托马斯-莫尔先生的《乌托邦》、汤墨索-坎帕乃拉的《太阳城》、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和詹姆斯-惠灵顿的《最高法庭》中所主张的思想。于是乎,赖特不得不向政府、法律、教育、公共福利和宗教所流行的那一套宣战。赖特找到了一个有胆量的出版商,到1795年,那本薄薄的、具有爆炸性的小册子的第一版印好了。在这些书发行之前,赖特自戈德文那儿获悉,乔治三世的法庭已经得知这本激进书的内容,准备对赖特的婚姻乌托邦以具有“腐蚀青年”和“颠覆”作用的罪名进行起诉。没收该书,监禁作者是不可避免的了。遵从戈德文及别的朋友的劝告,赖特揣了一本自己写的书,带上家中最轻便的物品和积蓄,携上妻子、子女,还有3个信徒,星夜奔向爱尔兰的金塞尔港。这伙人在那儿登上一艘准备开往新荷兰波坦尼湾的180吨的船,后来才知道是开往澳大利亚悉尼的。
    根据考特尼所讲的基于三海妖(14)土著村庄的原始材料,丹尼尔-赖特仅为逃命大可不必逃离英格兰。事实上,他有着殉道者的思想,为着试验,肯定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对当局和王国宣扬。令他逃跑的是一种更肯定的动机。几年来,他经常放风说要出走到新大陆的16个州去,或者到新发现的南海,去实践他所鼓吹的那一套。这就是说,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写一些关于婚姻的幻想,而是要到某个遥远的地方将幻想付诸实践。然而,他终究是个坐在书斋里的学者,是个思想家而不是实干家,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培育后人的责任,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使自己来一次飞跃,搞一次戏剧性的革命。他的书横遭禁止,还有那即将临头的在新门的监禁宣判使他怒火中烧。他不仅痛恨政府的不公道,而且痛恨他所处社会的狭隘,就因为这个,才促使他出走,去做他经常想要做的事情。
    在去澳大利亚的漫长而乏味的旅途中,他有空将其书中的乌托邦幻想转变成实际步骤,起码是写到纸上了,所需要的只差一块自由土地来实施。丹尼尔-赖特原希望澳大利亚会是这么一个地方,可当他和同伴们在波坦尼湾一登岸,就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个地区大片的泥沼和沼泽,是首批殖民者遗弃给带长矛的黑人和带短刀的囚犯的,是人间地狱。赖特一伙赶忙又到了悉尼湾,这是8年前开建的英国重犯的主要殖民地。不到一个月,赖特发现必须再转移。生活在罪犯殖民地实在是太严酷了,太残暴了,太龌龊了,况且一个英国的急进改革者和狂热鼓吹者怎能有耐心在高贵的总督阁下手中讨生活。
    布干维尔的刘易斯-安东尼和詹姆斯-库克曾到南海探险,赖特就有他们两人写的那些浪漫作品。赖特认定这个无瑕的天堂就是他的归宿。总之,布干维尔在他的日记中不是这样写塔希提的吗?“独木舟里满载女人。她们恬静的脸庞一点也不比大多数欧洲人逊色,体态之美可与任何人种匹敌。这些美女大都赤裸着,同她们一起的男人和老妇已将裹腰布统统去掉。开始,她们在独木舟里轻轻做着戏闹的手势。男人们则爽直些,也可以说自由些,办事更加直接,催促我们选一个女孩,跟她到岸上。她们的手势明白地表示出,我们将同她们结缘。”一旦上岸后,布干维尔不是又添了几笔吗?“那真像是来到伊甸园……每一样东西都暗示着和提醒着爱。那些土著姑娘们对此并没有什么顾忌。她们周围的一切都令她们遵从内心的意愿或大自然的呼唤。”
    这对丹尼尔-赖特先生是足够了。在澳大利亚的那边有着一种新的无拘无束的文化,爱情和婚姻的实行方式同他自己的那些最好的思想相吻合。在那儿,远离西方的那种残酷的、捆绑着的实践,他将把他的思想和波利尼西亚人的类似的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小天地里完善他的世界。
    赖特为他的一伙人买好了一条小但适于海上行驶的双桅船的票。此船为做买卖,向南海方向航行,最终目标是奥塔黑特,而英语则读作塔希提。赖特询问船长,如果再加些船费,是否可以驶到比塔希提更远的地方,靠近半打无名的、未标入海图的小岛,直到发现一个赖特、他的家人和追随者可以安身的地方。船长是好说好商量的那号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欧文·华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