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之死(144)

2025-10-09 评论

  多兰自以为是该镇的一个人物而自命不凡。他有一辆巨大的卡迪拉克,穿的衣服要到纽约去买,并发誓将来总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他受到演员们的青睐与敬仰,路边所有百老汇戏剧公司的演出他都去看,然后给某位女演员寄便笺,随后再送鲜花,接着就是请吃饭。把女演员弄上床是如此容易,连他也感到不可思议。后来他才逐步意识到她们是太寂寞了,她们在舞台上轰轰烈烈,风情万种,一旦回到她们所住的二流旅馆的房间,脸上就免不了露出凄凉神情。他经常给詹娜丽讲述自己的冒险经历,他们两人的关系与其说是情侣,还不如说是朋友更合适。
  有一天,他的机会终于来了。一个父子二重唱的组合被安排在镇的音乐厅演出。父亲是个凑合的钢琴手,原先在那士维靠装卸火车上的货物为生。某一天他发现自己那九岁的儿子很会唱歌,于是这位早就厌恶了干苦力活的南方人认定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也许能够从此摆脱那辛苦而乏味的重体力活了。
  他知道儿子唱得好,但究竟有多好却心中无数。他教儿子学会唱所有的圣歌,并带着他在基督教区巡回演唱,收入相当不错,对此他也心满意足。一个天真漂亮的小男孩,以清纯的女高音颂扬耶稣,对教区的观众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做父亲的觉得这种巡回演出的新生活非常舒服,他又天生好交际,尤其喜欢和漂亮的少女打交道。能离开人老珠黄的妻子一段时间对他来说真是求之不得,这样,妻子也就理所当然地留在家里。
  这位做母亲的自然也梦想儿子那甜美的歌声给她带来荣华富贵。夫妇俩都很贪婪,虽然和富人比起来还是相形见绌,但是要知道,他们不是以此作为理想的实现,而是像沙漠岛上一个快要饿死而又突然遇救,并且还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的人那样贪婪。
  多兰到了后台,对少年的歌声大加赞扬,然后告诉他的父母,如果让他当少年演唱的经纪人,他们的儿子的歌声可以征服更多的观众。多兰深知少年的歌声独一无二,所以他向他们保证,他对他们在圣歌演唱中的收入分文不取,只是在每年25000美元的收入以外提取百分之三十的费用。
  这当然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提议,对于他们来说,每年能赚到25000美元,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既然如此,又何必心疼那其余的百分之三十呢?如果没有代理人,他们的儿子罗里所挣的钱怎么可能超过这个数字呢?不可能挣得到那么多钱的!而且多兰也向何雷寿-贝斯坎先生和艾迪斯-贝斯坎太太保证他绝对不会向他们再收取任何费用,于是很快就拟定一份合同,大家在上面签了字。
  多兰立刻密锣紧鼓地行动起来,他首先靠贷款出版了一集圣歌,非常受欢迎。在合作的第一年,少年罗里就挣了五万多美元,多兰马上搬到那士维并和当地音乐界取得联系,他还带上了詹娜丽,封她为新建立的音乐公司的行政助理。第二年,罗里挣了十万多美元。钱的大部分靠演唱一集古老的宗教民谣挣得,这集民谣是詹娜丽在多兰当唱片音乐主持人的卷宗里找到的。多兰没有任何的创作欲望,他从来也没有承认过歌曲的价值。
  多兰和詹娜丽同居了,但她经常见不到他。他有时到好莱坞处理某部电影的事务,有时到纽约去某家大唱片公司签订独家代理的合同。他们原来都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这时却突然降临了一场灾难——罗里得了感冒,似乎会因此失声!多兰当即带他到纽约去看最好的专家,专家把罗里的病完全治好了,但是他在经过多兰的身边时,偶然提了一句:“那男孩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声。”
  这可是多兰从来没有想过的,也许由于罗里的个头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更大,也许由于罗里是一个天真无邪的毫无处世经验的男孩——他父母不允许他交女朋友。他热爱音乐,又是个有建树的歌手,还有就是他在11岁以前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专家的话对于多兰来说犹如五雷轰顶,他就像一个知道某个秘密金矿的方位却又找不到标明确切位置地图的淘金者那样彷徨。他早就盘算好要从罗里身上榨取数百万美元,现在眼看这个计划就要落空,数百万美元危在旦夕,怎能叫他不心焦?
  经过一番冥思苦索,多兰终于有了个绝妙的主意。他向医学界打听过了,又掌握了所有的秘方,然后先在詹娜丽的身上打开突破口,她听后惊得非同小可。
  “你真是狗娘养的!”她几乎是带着泪水说这句话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里奥·普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