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遗骨(35)

2025-10-09 评论

    “也可能已经不住这儿啦。”尽管再一次这样说,仍把写有地址的纸条递给了浅见。
    离开深川奄,浅见便到市政府附近的一家相馆去取昨天加印的照片,用快件寄了一张给淡路岛的常隆寺住持。
    “哎———”
    浅见走出邮局,抬头仰望天空,舒了一口气,至此,来此地的“私事”已差不多办完,剩下的时间该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金子美铃的资料收集。美铃的故居遗址、墓地,以及大原带着参观的地方都已拍了不少照片,但单单凭这些,是“赚”不到出差费用的。
    想到这些,浅见去了设在市政府的社会教育科,那儿也许相关资料较齐。
    古川麻里见到浅见时“啊呀”地笑了。
    “那以后怎么样了?我正担心呢,见到尚美母亲了吗?”
    “见到了,真多亏了您,许多事情都弄清楚啦,代我向松村问好。”浅见道了谢。
    “我今天是为金子美铃而来的,有什么可参考的资料吗?”
    “有关美铃的情况,矢崎节夫的著书里大都写得有,要看一看吗?”
    “哦,那本书,东京也有卖的,我只是想查一查哺育她成长的仙崎的风景与历史以及她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等等。”
    “不过,现在的仙崎早已不是美铃时代的仙崎,彻底变了个样儿,当时的景致早就荡然无存了呢。如果有的话,那恐怕也只剩下青海岛和日本海的水平线吧。”
    浅见忍不住快要笑出声来,可麻里却十分认真。
    “是吗?变化这么大吗?”
    “那当然,美铃在诗里也提起过,从前有捕到像沙丁鱼啦、青花鱼之类的都算是好收获啦。可到了明治大正时,在仙崎湾也能打捞到鲸鱼呢。”
    “什么?鲸鱼?”
    “对,在对面那条大路旁有个渔港,听说,从前仙崎的渔民们在那儿举办过捕鲸比赛呢,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查一查市志。”
    说着古川拿来两册有关本市历史、风土方面的书,一本是历史方面的,而另一本是民俗方面的。
    浅见便坐到办公室一角作为会客用的桌前翻阅起来。就像麻里讲的那样,当时仙崎湾里出现过不少迷失了方向的鲸鱼群,在六十年代,还发现过一头小鲸鱼。
    书中战后史的开篇里有“退伍复员归国与仙崎港”的内容,浅见的眼睛便不由自主地在这一部分停留了下来。
    据书中记载,当时在仙崎港登陆的归国人员总数约在四十一万左右,前期主要是从朝鲜和中国东北部,后期主要是从中国大陆的华北一带回来的,当然,这里面包括军人及其家属。
    归国人员抵港后,大都只停留一两天,便从仙崎站乘火车返乡,或者是投奔亲朋好友,分散到全国各地,近两干无亲无故的人则留在了仙崎。
    归国人员最初住在医院和一些简易住房里,十分不便,直到嗯和五十年,修建了一批归国人员住宅后,居住条件才大为改善。
    这中间当然也包括龙满家,龙满智仁就出生在这里。
    浅见从这里体会到:常常被人们理解为只存在于历史中的“战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仍留有它的阴影。
    “怎么样,找到什么可以参考的东西了吗?”麻里的问话打断了浅见的沉思,他慌乱地打开了一页。
    “以青海岛为舞台的通一带的捕鲸业,蛮有意思呢。”
    “是啊,听说美铃上女校那会儿,常乘船去青海岛登山呢,桥那头的王子山上有她的诗碑,在通一带有鲸鱼墓、博物馆,同时还有日本最大的加级鱼养殖场,有空一定去看看。”
    麻里非常流畅地说着,或许她认为作为市府的一名职员,也有义务宣传一下长门市的旅游资源吧。

    大阪府的守口市以出产著名的“守口萝卜”咸菜而远近闻名,但随着大阪市区的不断扩大以及工厂的增多,其周围的耕地面积已接近为零。
    森喜美惠和母亲曾经住过的公寓在京阪铁路守口市站附近,离公主大酒店前大街约五分钟路程的一条小巷里,这个“曾经”住过的公寓的地方,现在是周围围了一圈铁丝网的空地,三百平方米大小的它地上插着“××房地产开发公司所用地”的大木牌。这大概是泡沫经济顶峰时购买后一直闲置在此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内田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