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先电话预约过,所以浅见一报上姓名,马上就有人出来接待。那人约莫六十多岁,名片上印着“营业部长竹内源二”。从外表看是位相当和气酌老人,照以前那样叫他“掌柜的”似乎更合适。
寒暄完以后,竹内说:“请这边走。”把浅见领到了二楼。那里有个别致的茶室,是古朴的木头构造。菜单上没有咖啡、红茶之类的饮料,只有一些陌生的名字。
“中药不仅能做药,还有许多可以做成食品。请您一定要尝尝。”
—个女的端来散发着汤药珠的饮料和布丁蛋糕似的点心。开始浅见有些提心吊胆,但尝过以后觉得非常好吃,比随处可见的茶室里的东西味道好多了。
“这也是药吗?”浅见半信半疑地问。
“对,中药称之为‘医食同源’。因为吃的东西和做药的东西本来都是同根生长出来的。”不错,是这么回事,浅见只能由衷地感叹。
“可是,刚才我吃的东西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能加快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我听说,中药只有连续使用才有效果,这个立即会有效果吗?”
“不会立即生效,不过,嗯,我想过—个晚上,您就会知道了。”竹内掌柜意味深长地笑了。
浅见已经从T药科大学的高津教授那里获得了许多有关中药的基本常识,所以他想在千寿堂详细了解—下富山的中药和配置药业的情况。
据说富山县以中药闻名可追溯到奈良时代。从那时起,越中地区就以作为向首都供应药材和纸张的地方而得到认可。在黑部、立山的深山里不仅盛产草药,还栖息着熊、鹿等野生动物。许多药物专家从京都来此定居,由此奠定了该地培养药商的基础。
但真正让越中富山的药名满天下的还是因为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富山藩的第二代藩主前田正甫公在江户城停留期间,三春藩的大名突然得了腹痛病,前田公将随身带来的还魂丹给他服用,马上就止了疼。由此,富山药在全国出了名,不久各藩都准许富山的卖药人自由通过关卡。现在名字虽然已经改成“配置药业”,但经过置药商人(即卖药人)的努力,三百年来富山药一直得到老百姓的有力支持。不用说,富山药有自己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但无论如何,“卖药人”仍是它的主要特点。虽然现在他们被称作“配置药销售商”,而且形象也有所改变,从背着包袱走街串巷到现在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或开着汽车销售,可以说骨子里还同以前一样。
配置药是“先用后利”,就是先请顾客使用,之后再结算用过的药。这种销售方式要行得通,必须是国泰民安、法制秩序稳定,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信赖。就这点而言,日本算是比较安定的,尤其是人们的道德观念相同,这在世界上也很少见。
“比方说,就连黑社会的人也会老老实实地支付药钱。”
掌柜的一本正经地强调。据说卖药人只会受到感谢,很少遇上赖账、刁难人的。因为在封建时代就能自由通过关卡,或许社会上对“卖药人”也是另眼相待吧。
“以前,在没有医生的偏远山村,卖药人常常无私地为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看病。如果病人因为饥荒付不起药费,卖药人也会留下新的药,等他们什么时候有了钱再付。像这样的事不知有多少。即使是现在,卖药人仍然会带气球给孩子们作为礼物,所以小孩子都很盼望他们的到来。有时卖药人还会调解夫妻间的争吵,或与顾客像亲人一样来往,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有这样的风险,还能做得成买卖吗?”浅见直率地问。
“没关系。虽然不能说一本万利,但买进的成本低,而销售的范围又固定,所以很少吃亏。最近虽说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加强,每户的使用量减少了,但相应地,家庭数目也增加了,所以可以说顾客的绝对数量反而增加了。
“销售范围和顾客都很稳定吗?”
“是的,就好像是种既得权似的。在叫悬场账的账本上详细记录各人负责的销售区域的顾客资料。用什么药,事先留了多少,这些当然不用说了,还有顾客的家庭成员、有无老毛病等等,格式一看就一目了然。这可是卖药人守住自己生意地盘的宝贵财产啊。到卖药人退休转让这个账本时,最少要数百万日元,有的甚至达到一千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内田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