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情报局疑案(74)

2025-10-09 评论

    她走下床,走出卧室,坐在一张椅子上,似乎坐了很长时间,其实只有几分钟,之后,弗恩醒了,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然后背对着床头板坐了下来,“几点了?”他问。
    “我不知道,很晚了。”
    弗恩又打了个哈欠,腿搭在床的一侧,他把手插迸头发,摇摇头。
    “弗恩。”
    “怎么了?”
    “我很喜欢昨天晚上,但……”
    他慢慢把头转过来,摇晃着抬起来头,“但怎么了,科列特?”
    她叹了口气,“没什么,我想我只是不愿醒来,就这样,几天后我就得走了。”
    “你去哪儿?”
    “英属维尔京群岛。”
    “为什么?”
    “只想离开一段时间,我想这样。”
    “好吧,我可以理解,但为什么选择那个地方?你在那儿认识人吗?”
    “认识一两个。”
    “你住哪儿?”
    “哦,可能会住在我一个朋友用于出租的游艇上。”
    “你朋友很多。”他站起来朝浴室走去。
    卡希尔这才意识到她还没穿衣服,她从扔掉袍子的地方捡起长袍,穿上,然后去煮了一壶咖啡。
    当他回来后,他变得很冷淡,他已经洗完澡,穿好衣服,正在收拾自己的公文包,准备走。
    “你不喝些咖啡吗?”卡希尔问。
    “不喝了,我得走了,在你走之前我可能见不到你了。”
    “你今晚不回来吗?”
    “可能,我会在城外过一夜,不管怎样,祝你玩得愉快。”
    “谢谢,我会的。”
    他走了。
    那天晚上,他没有回来,这使卡希尔心烦意乱。她究竟做了什么,让那个温暖、充满深情的夜晚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早晨。因为她要离开?他有些妒嫉?觉得她会和她在岛上前男朋友和现在的男朋友睡觉,她真希望他能知道她此次海岛之行的根本意图是什么,但是这个意图使她觉得非常沮丧和悲伤,不过一想到他可能并没有对他说出多少真话,她心里就平静了许多。
    星期六一大清上,卡希尔就起了床,开始收拾东西,到了最后一刻,她才想起要拿一本平装书,屋里到处是这样的书,她从床头柜上拿了有半打,然后看看书的封面,有一本书的封面立即吸引了她,它的标题是“催眠术”,作者的名字是G-H-埃斯塔布鲁克斯。她把这本书放进了她要带上飞机的背包里,然后,她给一个出租车公司打了个电话,过了一会儿,来了一辆出租车,载着她驶向国家机场。
    飞机上,空姐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咖啡,此时,她从包里掏出这本书,翻开到第一页,上面写着作者的简短介绍。埃斯塔布鲁克斯曾经是罗德兹奖金获得者。1926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了考吉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的专业是变态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她手里拿的这本书于1943年首次出版,并于1957年进行修订。
    前面几章他讨论的都是在丹麦进行的一个谋杀案审判,在这个案子里,一个男的对另一个人实施了催眠术,然后杀死了他,第一目击证人P-J-里特尔医生是催眠术的权威,他指出任何一个处于催眠状态的人都能做出任何事情来,她开始快速地翻阅这本书,翻到16页,他停了下来,这一页埃斯塔布鲁克斯谈到了催眠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她仔细地阅读了这一页。
    我们先用一种被称之“催眠信使”的方法来从战争中抽取一个例证,很明显战时传送消息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军队的各种力量之间的通讯问题,无疑是军队最为头疼的事情,他们可以用密码,但密码可以丢失、被窃取或被破译发现;他们可以派送信人,但如果这些送信人的行踪被放军发现,那他们就大祸临头了,他们确实可以送出消息,但任何一种形式的拷问都可以逼问出消息来,战争是残酷的,而人毕竟是血肉之躯,所以我们发明一种方法,其实际应用是非常简单的、安全的。我在华盛顿找一个合适的催眠对象,于是在催眠状态下,我们把我们想要传递的消息传授给他,这个消息可以很长很长很复杂,因为他的记忆力十分出色,假设战争还在继续,我们以军火公司的名义派他去东京执行一个常规任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玛格丽特·杜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