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注意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他是醒着的,就他调往东京一事而言,他就只知道一件事,即他去东京只是一般性的事务,与情报部门没有任何关系,但在他的无意识中已经锁住了非常重要的消息。而且,我们已经作好安排,在我们之外的所有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以催眠这个人,然后获得这个消息,这个人就是东京的麦克唐纳上校,当他到东京后,就按催眠后暗示行动,他会找到麦克唐纳上校,这个人会对他实施催眠米,获取这个消息。用这个方法,不用担心这个人会在毫无防备的时候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他妻子和其他容易产生怀疑的人。他是军火公司的人,被调往东京,就这些,即使他因为喝的酩酊大醉而陷入困境,也不用担心,敌人如果怀疑他去东京的意图而对其进行刑讯逼供,那是浪费时间,在他的意识中所知道的一切对这些人来说毫无价值,消息全部放在他的无意识中之中,只有他坐在东京的麦克唐纳上校前,用药和催眠术才能获得消息。战争中,催眠术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具体谈到催眠对象问题。
科列特翻到了战争中使用催眠术的那一章,却发现里面的内容与第16页的内容几乎完全不同。她合上书,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与催眠术和巴里有关的事情,就她们的大学经验而言,迈耶就是这样一个心甘情愿和素质不错的对象。
贾森-托克尔,很明显他一直在迈耶身上下功夫,而且成了她的联络人,她是不是作为一个送信人而被实施了催眠术?为什么会这样,埃斯塔布鲁克斯的理论听起来确实就是那样——是一种理论。
MKULTRA和蓝鸟计划——60年代和70年代初中央情报局的那些实验计划引起了公众和国会的愤怒,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正式声明,中央情报局已经放弃了那些计划,真的吗?迈耶只是另外一个失去控制的实验对象?或者说埃斯塔布鲁克斯的理论经过中央情报局的修改,又在她身上应用于实际?
有一段时间,她心烦意乱,她不久也会需要通过催眠来使她找回失去的注意力。她一想到弗恩-惠特利,眼睛就模糊了——然后又睁得非常大,为什么弗恩-惠特利会在床头放一本埃斯塔布鲁克斯的书,汉克-福克斯曾经说过惠特利大概一直在探听被废弃的ULTRA和蓝鸟计划,或许福克斯是对的,可能惠特利就是利用她,把她当成消息来源。
“该死。”她对着她前面的椅子背说。然后站起来在机舱的走廊里踱来踱去,看看其他乘客的脸:女士和孩子,老人和年轻人,在母亲怀里熟睡的婴儿,相互依偎的情侣,仍然翻着文件、用手提电脑辛苦工作的商人,这些所有在高空中飞行的人类。
她又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安全带扣得很松。自她进入中央情报局以来,她第一次考虑辞职问题,他们的罪恶和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都在暗处进行。而他们竟然声称自由世界的命运都寄托在他们偷偷摸摸的事情上,她认为这是为了拯救世界而先把世界毁掉。公司的预算超过了其他任何政府部门。因为这是出于“国家利益”而不得不保密。当杜鲁门总统最终决定驯服他创造出来的这个怪兽时,他是对的,它是个怪兽,不受任何约束,在这个口袋里装满了秘密钱财的人在世界里横行霸道,在这儿收买一个人,在那儿又颠覆另一个人,策动他们需要的人背叛他们的国家,把所有东西部用代码来代表。然后在晚上去抓人,“该死。”她又骂了一句,把她派去了解这个人的生活,而同时毫无疑问人们在调查她的生活。不要相信任何一个人,海滩上每一个鹅卵石下都存在共产主义的威胁。
空姐间卡希尔想不想来点喝的,“非常需要,来杯红玛丽混合酒。”
她一口气喝了半杯,又开始想她英属维尔京群岛之行的原因,她意识到这很成问题,有些事情不仅对美国,也对世界其他人如匈牙利人很重要。
巴纳纳奎克。
她无权知道计划的全部内容——“需要知晓”——但就她知道的内容而言,她足以感觉到危险之大。
她也知道巴纳纳奎克岛的名字源于岛的一种小鸟巴纳纳奎特,中央情报局里一个给计划定名的人决定将其改为巴纳纳奎克,因为奎特看上去太具否定意义了,而奎克则更像这个计划,有把握、有希望成功,还有凤一样的速度。这个故事一传开立刻成了人们的笑料和挖苦的对象,但那在中情局是常事,国际上的风险或许非常大,但内部的计划则常常十分滑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玛格丽特·杜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