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关头(12)

2025-10-09 评论

    这对邦德来说还是新闻。
    “报告可能已经送到你的桌子上了。第一起事件令人不安,第二起事件令人困惑,而第三起事件让首相都跳了起来。007,一定出了什么事情,肯定不是好事。爆炸发生的第二天上午,总督府又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
    “说是中国干的。”
    “是的。”
    “是吗?只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更具体的吗?”
    “只提到香港北面的广州的一位商人,姓王。媒体抓住这条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不用说,局势更加混乱了,反共团体借此大造舆论,民主派也不甘示弱。首相已与北京通了话……”
    “而中国方面断然声称:对此一无所知。”
    “是这样,007,他们只是一个劲儿地指责我们在购物中心枪杀了他们的两位官员。”
    “听上去似乎有人有意在香港回归前制造麻烦。”
    “嗯,肯定会有麻烦。香港人担心中国会提前接管,使和平交接成为泡影。就在昨天,九龙的旅游区发生因过度恐慌引发的事件。”
    “这不是政治家们的事情吗?”
    “通常讲来是这样的。”M说,“但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
    但她没往下说,直到邦德发问:“那是什么事情呢,夫人?”新M看来是想卖个关子。
    “这三起事件——唐纳森送命,两位中国官员遇刺,还有水上餐厅被炸——都与一家有亿万资产的国际航运贸易公司有关,这家公司由一个历史悠久的英国家族控股并经营。”

    M按了下右边控制板上的按钮,屋里的灯光暗了下来,墙上挂着的康定斯基的画朝天花板徐徐上升。嵌在墙壁里的电视机荧屏亮了,上面出现一个标志:欧亚有限公司。
    “欧亚公司是香港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M介绍道,“你会在这本卷宗里找到所需要的全部背景材料。”她指了指桌边上一本淡褐色的卷宗,“我简单地跟你说一些细节。”
    邦德拿起卷宗,但没有打开它,聚精会神地听她讲。
    “这家公司于1850年成立,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时,香港割让给英国还没几年。007,有关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你记得多少?”
    邦德清了清嗓子,说:“扼要地讲,鸦片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中国拒绝向西方国家开放港口。我认为战争的导火索是发生在广州的一起事件。中国政府从广州的英国商人那里缴获了相当数量的鸦片,并就地销毁。”
    “确切地讲是2万磅鸦片。”(编者按:本书关于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与史实有出入。如当时中国政府从广州的英国商人手中缴获的鸦片不是“2万磅”,而是2万余箱,每箱约50-60公斤。后文中说中国官员犯“错误”登上“箭”号英国船,亦与事实不合。)M补充道,“在那个年代,那些鸦片价值三百万英镑。鸦片贸易是一桩魔鬼生意,但在19世纪它却是最有价值的商品。问题的症结正如你说的,中国不愿意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他们十分不情愿向西方开放广州和澳门的港口。我们的东印度公司在19世纪30年代前垄断了广州的贸易,然而,对中国的茶叶、丝绸以及瓷器的需求势不可挡。”
    “做生意不容易,”邦德接着说,“我似乎记得他们只能在广州附近做买卖,不得进城……”
    “是这样,”M说,“所有的生意都要经过中国商会批准,腐败泛滥成灾。中国的限制反而促使商人们要在华南沿海一带找一个能进行自由贸易的地方。当时出现的贸易失衡大大有利于中国。单是茶叶一项,就造成了中国一比六的进出口顺差。而中国方面对西方商人提供的商品,也许除银子之外,一律不感兴趣。中国给人的印象是它并不需要我们。”
    “就在这种情势下,鸦片贸易应运而生……”
    “完全正确。商人们发现中国有一部分人渴望得到印度鸦片,而当时只有我们英国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就冒出好几家英国大公司。回想起来,我认为这是桩肮脏的交易,但它却迎合了当时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伦理,那些鸦片商人昧着良心做他们的生意,这时中国政府已开始关注鸦片贸易。毫无疑问,吸食鸦片是一种恶习,它不但吞噬灵魂,败坏道德,而且也导致了对英国的贸易逆差。终于在1839年,中国皇帝派了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结束鸦片贸易。当时的英国商务总监名叫查尔斯·义律,中国人勒令他交出英国商人所有的鸦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雷蒙德·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