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有的话,不管有多少都请拿来。只要尉迟光接受了,成百上千的货都保你没事。还可以增加洞穴,剩下的就只有搬运时的人手问题了。”
“后面是还有一些货,要费点功夫了。”
行德说道。
“后面的做后面的打算,这些货一次运完可以吗?”
尉迟光说着,好像突然想起什么来了,他问道:
“这批货是些什么东西?”
“我也不知道。没有一样一样地看,肯定是值钱的东西。”
“有玉石吗?”
“当然有。虽然我没有仔细看,但肯定是有的。天下所有的玉都有,翡翠、琥珀、琉璃,应有尽有。我已答应过,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得开包。你不要打这些东西的主意。”
“好。”
尉迟光像是呻吟似地回答道。这时又有两匹马驮着包裹走过来,后面跟着大云寺的三个和尚。行德离开尉迟光,向着三个僧人走去。
“全都在这里了?”
他问道。
“大致如此。”
年纪最大的一名僧人回答道。他还告诉行德,刚开始他们还想挑选一下,后来没时间了,就只好按顺序拿了。
行德再一次郑重其事地叮嘱三位僧人,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得透漏包裹中装的是什么,千万要小心谨慎。三位僧人还表示,不管这批经典运到哪里,他们都愿意随行而去。
行德又回到尉迟光那里告诉他,三个和尚也要与他们同行。
“不行,你可以去,其他人不准去。”
尉迟光拒绝后,又改口道:
“也好,一起去吧。不过,到了那里之后,马上随我们回来,帮我们搬下一趟的货。”
尉迟光不愿意太多的人知道底细,但是实际上他又缺乏人手,当然尉迟光不会对行德说起他的难处。行德自己仔细打量了一下尉迟光的队伍,好像比昨晚的人数还少一些。尉迟光答应的一百头骆驼也只有一半的样子,五十几名驼夫也减了一半,可能都各自逃命去了。
装载作业快要完了,已经临近出发的时间,赵行德又一次回到大本营。朱王礼临行前特意留给他一位长着兔唇的队长,他是想请他代行部队的指挥权。城中要是平安无事,倒也没什么,一旦开战,兔唇队长比行德更懂得如何指挥部队。
行德再回到校场时,货物都已装载完毕,驼队正准备出发。看起来他们也要走今早朱王礼率部出城的北门。地上还剩下一小部分箱子,大多数的货物都可以运走。
尉迟光乘坐队伍前面的骆驼,行德紧随其后,坐在自己的骆驼上。三个僧人安排在队伍的尾部。行德看到尉迟光比以往更加神气十足,他心里肯定在想,盘踞河西的归义军节度使曹氏一家经历数代人积聚的财富现在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至少他自信如此,这可以从他一脸的傲气中看得出来。但在这种时候,从尉迟光身上却看不出王室后裔的气度来。
一出城门就感到月光格外明亮,夜间寒气逼人。队伍乘着月色向东趱行。
行至十里之遥,已来到党河岸边。河面上结了冰,冰面上突出着一片枯萎的芦苇。队伍过河后暂时沿着运河向东行进。中途的道路自然地向南偏转。走过一大片耕地后,进入沙漠地带。人和牲口映照在沙地上的影子变得很黑。尉迟光和行德一路上都没说话。行德朝后看,但见驮着大大小小包裹的骆驼,排成一条长队,在清冷的月光下默默地行进着。行德想到这些骆驼背上驮的都是佛经,就感到自己身后的这支队伍有点不可思议。六十多头大牲畜,驮着这么多的经卷,在月光照耀下的沙漠中行走,就是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也颇有些令人感慨。行德暗自思量,自己来此荒漠游历多年,莫不是就为了今夜的使命而已?
队伍终于来到了党河支流的岸边。这条河也冻结了。这次队伍不过河,而是沿着河岸走。沿着这条河一直走下去,就可以到达千佛洞的前面。
队伍沿着河走了二十多里,一路上寒风凛烈,在骆驼的脚下掀起沙尘飞舞。夜色迷漫,虽然看不见,但这些沙尘扑面而来,打在脸上、身上。风太大时,骆驼侧身避风,无法行进,所以,队伍的速度大大降低。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井上靖